彝海情深哈尼韵,共绘民族团结新篇章
近日,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哈尼彝韵,共筑和谐家园”民族团结实践团,在支教服务地——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宁洱县”)展开系列实践活动。
见证团结心
位于宁洱县的普洱民族团结园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团队将这里作为他们探索和实践的第一站。
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园内所立的有“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之称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碑上镌刻的普洱专区二十六种民族的铿锵誓言让大家感受到了73年前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随后团队成员走进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聆听团结誓词碑代表的讲述,见证思普大地各族群众恪守誓言、戮力同心、共同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生动实践和辉煌成果。
共赴团结行
在响应当代社会对民族团结的热切号召之际,团队成员参加2024年全民健身日暨宁洱民族团结健康跑活动,用26公里的挑战和5.6公里的体验回应26个少数民族代表立下民族团结誓词碑和56个民族团结一心的决心。
团队来到了宁洱县凤阳社区,依托爱心暑托班活动,通过陪伴孩子,听孩子们口中少数民族的故事拉近与少数民族孩子的距离。团队成员张芷曦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纹样设计课。
课堂上,团队成员通过视频动画向孩子们展示56个民族的形象、服饰等,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团结;通过展示多彩的民族服饰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将民族团结的故事传递给下一代。大致了解民族纹样的类型和色彩风格之后,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带领下临摹纹样并进行设计创作。
绘制团结图
为了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及“民族大团结”精神,团队成员设计了《哈尼彝韵》系列文创。在调研的基础上,他们检索相关文献,从传统服饰、剪纸等方面汲取灵感,提取了哈尼族的万字纹、八角花纹等,彝族的火把纹、蕨叶纹、人形舞蹈纹等纹样;将哈尼族、彝族的传统纹样重新排列组合,并从传统服饰中寻找配色,设计出新的纹样形式,应用在多种文创产品中,既活化了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的纹样,又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团结不仅仅是政策上的倡导,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行动自觉。期待更多的南工大青年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