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2024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简报第26期

跨越880公里,这支团队踏上井冈山追之旅

从六朝古都到革命圣地,从高速铁路辗转碧色城际列车,跨越880公里,2011学院追溯源井冈山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来到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团队于81日到达井冈山,大家手握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以八一阵列留下第一张合影,敬献英雄荣光!

追寻理论之"",打牢思想基础

在三湾改编情景教学课上,授课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三湾改编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并通过分班设计班名、班旗、班歌等活动,引导大家在实践中体验三湾改编的核心内容,感悟思想建党的重要性。团队以"追梦赤子队"为名,高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旗帜,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卓越风采和远大理想。

团队成员还参加了革命后代谈初心与家风传承报告会。作为革命英雄的后人,开国将军龙开富的孙子龙小钢先生和赵镕将军的女儿赵京娅女士分享了长辈们的革命经历与家风故事。龙开富将军的一心为党、坚守信仰品格、赵镕将军的国家有难,责无旁贷精神振奋人心

永葆优良作"",学编红军草鞋

一系、一搓、一挽、一编、一压、一敲,团队成员在授课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一丝不苟地编织草鞋。草鞋是红军的传家宝,是井冈山精神的具象化,它们见证了先烈们栉风沐雨仍初心如磐,在布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上共克时艰,引领中国迈向繁荣昌盛的光明坦途。

缅怀革命之,铸牢信仰之基

一路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黄洋界、小井红军医院、茅坪八角楼、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地,领略当年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红军英勇雄姿,思忆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创造了《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景仰战士们身负重伤仍不忘关注战情、命悬一线却将救命药让给战友的感人事迹。

传习井冈山精神之"",聚力振兴乡村

泥泞的挑粮小道,隐藏着无数先辈的脚印,竹林旁的涓涓细流,见证着革命战士负重前行。团队沿着蜿蜒曲折的小道来到了坝上村,拜谒老乡家,自做红军餐。烧柴火、刮鱼鳞、炒青菜......团队成员集聚众智,汇聚众力,与老乡共同制作了一桌"红军餐"餐前,团队成员与老乡一起唱起《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餐后,团队成员与老乡围坐在一起,就坝上村实现全国率先脱贫的成功经验进行访谈。坝上村是深处井冈山腹地的红色小山村,因为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都未能走出贫困,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坝上村以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成功打造了"红军的一天"旅游振兴项目。该项目涵盖了急行军、红军餐制作、入户调研、红军故事分享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参与,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一举措,不仅传承了井冈山精神,更以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引领了一村人的共同富裕之路。

致敬先烈遗"",铸就精神丰碑

团队成员书院(光电拔尖)2301张睿杰和书院(化学拔尖)2301缪正泽敬献花圈,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地登上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台阶共有109阶,前面49阶象征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60阶代表着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年后建成的。登上烈士陵园,数块黑色石碑环屋而立。石碑上,镌刻着15744名烈士的姓名,而实际井冈山牺牲的烈士高达48000余人,大部分战士没有任何一张照片甚至于一个名字留下。团队成员低头致哀,向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井冈英烈致以最深切的敬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英名墙前,团队成员们眼神如炬,高举右拳,面向团旗,庄严宣誓,重温致死不渝的誓言,信仰的力量在心中激荡。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烈士们的身躯虽已长眠地下,但井冈山精神永存于人间,永刻于心中。

八月的风,吹过历史的长河,追溯源井冈山爱国主义教育团跨越880公里,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我们要铭记这段追之旅,让革命的火种在心中生根发芽,以坚定的步伐,续写时代的华章,发挥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矢志不渝。团队成员2011学院书院(化学拔尖)2201范雨杰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