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籽同心民族情,团结勠力华夏兴
近日,法政学院“福籽同心”民族团结实践团成员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探访赤峰市临潢家园社区各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精彩生活,领略乌兰察布悠久的草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多位一体格局,凝聚民族团结精神的强大力量。
临潢港湾,同心共筑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深入居民社区,了解民族团结融合情况,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亲切交流,聊变化,话成就,谈发展。法政学院“福籽同心”团队成员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过的路线,前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进行走访调研。
临潢家园社区成立于2014年末,下辖2个居民小区,
已入住4374户。作为多民族聚居社区,临潢家园社区生活着汉族、蒙古族、壮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13个民族,共计居民12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29%。社区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户1354户,占总户数的31%,社区党委直管党员190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有59名,占党员总数的30%。
社区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社区考察结束后与各族干部群众一一握手的场景。临潢家园社区干部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致力于服务民众,促进少数民族融合,大力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与居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了解到,社区党委通过组织开展书法班、民族技艺传承班等民族特色活动,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社区居民热情地向团队成员分享和展示刺绣和编织技艺和书法练习成果。
来到文体活动大厅,不同民族的居民们还可以在排练室以舞会友,通过艺术突破语言的隔阂,共享欢乐。此外,团队成员走进民族融合小课桌,和社区的孩子们一起聆听民族故事、共唱民族音乐、共品民族服饰,体验系列促进民族文化交融的社区公益课程。
在走访调研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了临潢家园社区建设的丰硕成果,看到了其党群服务中心集休闲与服务于一体在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同时,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提供平台,让各民族的居民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交流融合,为居民们创造归属感与幸福感的同时,团结民族力量,共建港湾家园。
访觅乌兰,文化激荡
为进一步探寻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真谛,团队成员于8月1日前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博物馆、辉腾锡勒草原,体悟各族文化的融合之路和蒙古族的草原文化。
讲解员向团队成员介绍,博物馆作为一座连接时间脉络的桥梁,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历史的长河变得触手可及。团队成员参观了乌兰察布市历史陈列展以及“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临时展览,从北魏时期司马金龙墓的石雕帐座、北魏釉陶马等展品中感受到每一件文物都承载历史的重量。少数民族文化在悠久的岁月与人们的注视中逐步与汉文化碰撞融合,中原器型与草原装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又不失特色。
随后,团队成员又前往辉腾锡勒草原与当地牧民深入接触,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
辉腾锡勒草原不仅是旅游圣地,也保存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团队成员受到牧民们的热情招待,品尝了炒米、奶茶等当地自产的无污染绿色食品。牧民们介绍道,当地政府正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帮助改善牧民生活,也加强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精神层面也得到了富足。
民族之桥,团结之花
8月3日,团队成员在江苏泰州就前期调研成果开展“同心筑牢中国魂,戮力共谱团结篇”线下宣讲,围绕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精神向当地的汉族居民讲解少数民族文化与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进程。在宣讲中,团队成员向居民介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草原的调研内容,展示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成功案例。
此次调研,团队成员认识到在民族团结精神的引领下,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生动诠释了民族情谊深厚、文化多元共融;而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展现了从古至今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幸福生活画卷,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高度。石榴结籽,各族一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方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