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乡村交通发展之路,让“一路通”引领“百业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引领中,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驿路生花”乡村振兴促进团依托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所学专业底蕴,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访谈与数据分析,勾勒出一幅乡村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让“一路通”引领“百业兴”。
瓦殿村行,倾听民声
7月18日,团队成员走进南京市浦口区瓦殿村,与村民们共话乡村交通变迁的喜悦与挑战。
在瓦殿村党群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与村党总支副书记王伟亲切交流,共话乡村振兴的劳动成果。“我们村党团服务组织与交通部门等深化合作,不断完善交通路网,推行‘四好农村路’建设,村里近年基本实现了白改黑——水泥路改成沥青路了。”王书记在介绍瓦殿村的稳步发展时脸上一直挂着骄傲的笑容。
团队成员们在瓦殿村内开展关于乡村道路建设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向村内居民普及乡村振兴战略下交通发展重要性的知识。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村民们都表示新修的道路确实质量更好,便捷度更高,但是由于道路网的完善,车流量迅速增大,产生的噪音和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成员们一一记下村民们的意见,为后续数据分析做好准备。
躬行实践 助力发展
7月25日,在整理好村民的调查问卷后,成员们带着村民们的问题前往江苏省测绘院和华测导航南京基地。 在省测绘院调研中,团队成员们了解到近年来江苏省全省农村公路里程约14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达到19.2%,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基本实现规划发展村庄及重要产业、旅游、交通节点等级公路通达,乡村道路正在高速高质量建设。在上海华测导航公司,团队成员与华测负责人李金鑫经理共同讨论优化在瓦殿村收集的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案。“测绘技术的发展在城乡道路建设中也发挥巨大作用,例如近年来新兴的无人机测绘很好的解决了乡村老旧道路路面条件过差,难以架设测绘设备的问题。”李经理向团队成员介绍道。利用企业的技术和经验,在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自使用全站仪、RTK等测绘设备体验道路测绘中数据采集的过程,学习如何处理和运用数据,将书本知识更好的应用到乡村建设中。结合团队成员所学的arcgis软件对瓦殿村周围道路位置及车流量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优化交通标志、补画标线、增设护栏等具体建议。
“背篓专线”,城市温度
在重庆石船镇,有一大批菜农,他们的菜深夜还长在地里,清晨就被采摘出来贩卖。然而,尽管这些蔬菜新鲜可口,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人流量小,导致销量不佳,售价也偏低。为此,重庆政府特别开辟了一条高效便捷的进城通道——轨道交通4号线,以期改善这一状况。
每天凌晨四五点,就有一大群背着背篓的菜农,等待着搭乘第一班地铁前往市区卖菜,他们背着的不仅是新鲜的菜,更是乡民们的生计和希望,因此地铁4号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考虑到老人们背着满载的背篓过安检多有不便,地铁工作人员在完成开站准备工作后,会提前打开通道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团队成员也积极加入地铁安检志愿者队伍,与地铁工作人员一同使用手持检测仪器对农产品进行安检,引导菜农们快速有序地进站。团队还主动上前帮助爷爷奶奶们提起沉重的菜篓,而他们也会热情地与团队成员交谈。“卖小菜不能耍秤,秤凭星子斗凭梁,我这个赚的是汗水钱。”黄爷爷用带着浓浓口音的普通话对团队成员说。
团队成员地空2301吴雨桐表示:“小小的地铁,能容下公文包,也能容下背篓,和菜农们一起坐在背篓专线,与他们交谈能感受到最地道的城市温度和重庆烟火气。”这样温暖的交通方式切实展现了重庆轨道交通“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服务宗旨,彰显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交通建设的重要意义。
积极行动,共绘新篇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不仅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的蓬勃发展,更深刻感受到了乡村道路交通所具有的温度。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为乡村交通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让乡村道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幸福之路。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驿路繁花”团队正以实际行动,绘制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