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心连心,志愿星火社区行
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渗透在每一块青石板下,古韵悠长,十三朝古都的辉煌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汇聚了多元的民族风情,各族人民和谐共生,共同编织着西安丰富多彩的民族画卷。近日,药学院“石榴花开别样红”民族团结实践团来到这座古城,探寻西安独有的历史魅力和民族多样性。
探访少数民族社区 感受多元文化
团队首先探访莲湖区莲湖路第一社区,莲湖区曾被评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常住43个少数民族约4.34万人,其中回族约3.73万人,主要聚居在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安市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莲湖区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社区、军民共建等活动,积极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办好事。在继续扶植壮大独具特色的民族餐饮、民族食品的基础上,莲湖区还重点向品牌化和规模化纵深发展,出现了商、工、贸并举的新格局。
团队成员跟随回民社区志愿人员前往回民家里。居民介绍,全区积极支持和改善各族群众的医疗环境,加强同先进医疗单位技术合作与交流,主动为少数民族提供24小时便民就医服务,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团队成员拜访了当地少数民族商户,了解到许多少数民族在传承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路。他们通过开设店铺,将本民族传统美食文化发扬光大。回族人民非常重视学习吸收兄弟民族的烹调经验,几百年来,回族与汉族等兄弟民族和谐相处,生息与共,引进了很多饮食品种。比如清真菜在其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其他民族风味菜肴之优长,将好的烹调方法引入清真菜的制作过程之中,如清真菜中的“东坡羊肉”“宫保羊肉”得传于汉族的风味菜肴,而“涮羊肉”原为满族菜,“烤羊肉”原为蒙族菜,后来都成为清真餐馆热衷经营的风味名菜。
“药”与爱同行 传民族美德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和社会美德,发挥专业优势,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团队成员走进西安细柳颐养养老中心。
养老中心不仅贴心地为不同民族的老人们提供不同种类的营养餐食,还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心理慰藉等多项服务。
93岁高龄的回族刘奶奶退休前是一名医生,在养老中心已经住了好多年。她赞叹养老中心医务人员的专业精神和工作人员的热心、暖心、爱心。团队成员进房间时刘奶奶正在戴着眼镜坐在窗边看书,见大家来了非常热情的和团队成员打招呼,并和团队成员分享了她最近在看的书。
团队成员重点参观了养老中心的医务室,并详细了解每一位老人的每日服药情况,医生按照老人的病例以及所需药品的日常用量,分别设置药箱。因怕老人记性不好,还贴心地给每人分发了分装的小药盒,每次领取一周的量,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用药错误的问题。
团队成员详细地介绍了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希望能够结合自己专业所长,增强老人们的药品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用药意识。
团队成员向老人们宣传药用安全知识,制作中草药香囊。中药香囊根据所选取的中药不同,具有驱蚊,安神助眠等一系列功效,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团队成员们携带了艾草、紫苏、丁香、白芷、薄荷等10余种中草药,老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中药香囊包。
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 悟团结精神
随后,团队成员赴西安市碑林区西安事变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和张学良公馆等主题展厅,通过现场展示的照片、实物等,直面了解了西安事变前后那段热血沸腾峥嵘岁月,切身感受到了英雄先烈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一致对外、共御外敌的伟大精神。
经过“探访少数民族社区 感受多元文化”、“‘药’与爱同行传民族美德”、“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 悟团结精神”等系列实践活动,很多党员、团员学生参与其中,倾听感人故事、助力社区建设、陪伴关爱老人、探访少数民族家庭进一步理解民族团结、增强专业认同感。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传递给更多同学,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