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2024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简报第11期

志愿接力,共同点亮往的生活

今年暑期,为持续深化金晖助老志愿服务项目,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慰问情更暖,医药互助心更暖基层服务团走进江苏省中医院、秦淮区夫子庙街道乌衣巷社区,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开展医药互助活动、慰问社区老人。

志愿助医疗,编织温情健康守护网

715日,为加强团队成员对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解与融入,省中医院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医疗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会上,医院工作人员以医院概览为引,深入浅出地传授了日常医疗常识,细致阐述了志愿服务的工作范畴与操作要点,同时阐述了各项任务的具体要求,还结合实际案例,让团队成员对医疗志愿服务工作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置身于陌生的医疗环境,面对复杂的就诊流程与未知的检查结果,患者难免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帮助的地方,尤其是那些独自前来的老年群体,智能设备的操作障碍、身体上的不便都让就诊变得有些困难。

在这关键时刻,团队成员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照亮了患者的就医之路。团队成员提供专业的导诊导医服务,还细心地为患者普及健康小知识;面对人工缴费窗口前的拥挤与纷扰,团队成员化身为秩序的守护者,协助值班护士有效分流人群,维护着现场的井然有序;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独自就医的患者,团队成员主动伸出援手,提供一对一的陪诊服务,从挂号到就诊,从检查到取药,每一步都陪伴在侧;面对智能自助设备的普及,部分老年群体因操作不熟练而感到困扰,化身为耐心的智慧向导,引导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能医疗带来的便利。

哎呀,真是太感谢你了,小姑娘!没有你,我还真不知道要怎么折腾呢。一位老奶奶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成功签到并取到就诊票后,紧紧拉着团队成员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场景,正是门诊志愿服务的缩影。本次江苏省中医院志愿服务活动中,团队每天参与志愿10人,每天接待患者200余人。团队成员应管2201彭雅美说:作为一名医院引导员,我很开心自己一个细微的咨询、一次耐心的指引,能为患者节省宝贵的就诊时间,提升他们的就医体验。

志愿进社区,共同筑梦往的生活

722日,正值盛夏大暑之时,古谚冬病夏治,团队在省中医院专家胡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精选了豆蔻、丁香、白芷、细辛等具备化湿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的天然中药材,在秦淮乌衣巷社区精心筹备了一场香艾一夏,巧手做香囊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团队携手社区的老人与孩子们,精心挑选药材、细致称量配比,填充每一份香料。制作好的香囊分发给了社区的老人孩子和环卫工人们,希望在这炎炎的夏日能体会到志愿者带来的关怀。

团队成员们还与社区工作人员展开交谈,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居民构成、日常活动及设施分布等,尤其探讨社区中老人的健康管理工作。

这是一份非常严肃的工作,尤其是独居或者空巢的老人,一定要确认他们的安全,门敲不开要接着敲,电话打不通就要接着打,直到联系上才行。乌衣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何老师这样说道。针对独居、空巢老人,团队成员们分组深入探访300余家75周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其中老党员家庭60余家,了解助老服务现状和困难。团队成员借助社区网格化管理,协助社区电话连线每位高龄独居者,做好暑期安全跟踪工作。    

团队成员制药()2202顾杨说:这次再次来到乌衣巷社区给老人们送去暑期慰问,当有的老人认出我还是之前来看他们的那个小姑娘的时候,我突然就领悟到了志愿服务带给我们的精神富足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志愿护童心,共绘非遗传承新篇章

团队携手乌衣巷社区共同开展非遗传承教育活动,搭建文化传承桥梁,激发孩子们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与热爱。在南京市少儿图书室的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与社区孩子们一起领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纹饰之美,大家一起参与到纹饰的绘制创作中,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华文化之,从繁复细腻的龙凤呈祥,到寓意吉祥的祥云图案,每一种纹饰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团队成员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秦淮非遗探索之旅,引领孩子们踏入南京秦淮非遗馆的奇妙世界。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逐一邂逅了昆曲的悠扬、南京白局的市井风情、提线木偶的灵动、皮影戏的光影魔术、古琴的雅韵以及象牙雕刻的精湛技艺……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学生王宥然小朋友说:哥哥姐姐们都特别好,会教我们画画,还会牵着我的手一起逛非遗馆,姐姐还带我们一起做好看的香囊,真希望哥哥姐姐们可以常来我们社区。

近年来,校青协充分利用课余时光,广泛动员我校青年学生,提供常态化服务,暑期集结党员学生力量,在帮扶老人、关爱儿童等基层一线,开展集中性志愿服务项目,彰显南工大青年力量,践行青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