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2024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简报第3期

循迹小岗,跟着材子探访红手印的故事!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村庄因为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而载入史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辛辛苦苦干一天,不值一包光明烟。这个顺口溜便是当时农民生产积极性低落、农民收入低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种贫穷的现象,小岗人开始想办法,尝试着分组作业,尽管从开始的队到组、从大组分到小组,但并没有打破吃大锅饭的格局,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依然没有激发出来。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状,按下鲜红的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台,助力中国改革向纵深推进。

这段历史始于那些鲜红的手印,它们见证了一场关于土地改革的伟大探索,更是村民们敢于突破旧有体制、勇于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循迹改革路,材子农村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深入小岗村,探寻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脉络与经济发展轨迹。

蝉鸣与流萤交织出一幅绚烂画卷,悠然展开小岗村的改革画卷。友谊大道旁,民宿和工坊交相辉映,绘就出这片地区的独特韵味。风景如画,历史厚重,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领略其无限魅力。

来到小岗村后,成员们就小岗村的最大变化、经济发展满意度、居住条件满意情况及改善生活条件的建议等问题展开采访调研。经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成员们得知小岗村的最大变化体现在衣服从粗布变成了现代精美的衣服,平日伙食从粗粮变成了细面,住的房子从一开始的茅草房到一家一户农村小洋房,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变到摩托车再到现在的私家小轿车。然而,村委委员关正景也指出了当前小岗村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失、产业待升级等发展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成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呼吁增加农民经济补贴以振兴农村经济活力;积极引进定向医生和定向师范生,以解决当地医疗和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建议发展新农业和旅游业吸引青年人回归乡村,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等举措。

当年农家旧址细致入微地再现了小岗村大包干时期的古朴风貌,草房、牛棚、磨坊等历历在目。随行村民娓娓道来,将小岗村的生活点滴与历史脉络交织,尤其对往昔的生产活动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此外,团队成员还观看了凤阳花鼓表演,这一源自明代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集音乐、舞蹈、器乐表演于一体,令人眼前一亮。

在小岗村,团队成员们踏足了那片见证历史的土地,当年18户村民的红手印赫然在目。1978年的冬夜,一间简陋的茅舍内,18位庄稼汉托孤求生,签订协议,毅然决然地按下鲜红的手印,立下誓言,共同为改变命运而奋斗。那一个个红手印如同划破天际的闪电,震撼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历程。如今,屋内斑驳的农具、昏暗的煤油灯,与崭新的自行车、新式的缝纫机形成鲜明对比,它们交织成一幅画卷,细腻地描绘了这片土地从贫瘠走向繁荣的蜕变之路。

村西,原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的纪念馆静静矗立。在沈浩同志纪念馆前广场,团队全体党员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深深感受到沈浩同志为了小岗村的发展,倾尽心血、无私奉献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小岗村时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篇章。 现在的小岗村不仅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入探寻了小岗村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蓝图,深切领悟了那份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