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黄河风情调研
“丝绸之路”孕金城,黄河母亲育兰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兰州地区经过多年建设,也已呈现出崭新的风貌。2022年7月,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带一路孕育下的兰州地区黄河风情发展”调研小分队抵达兰州,实地调研并了解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下,黄河周边发生的变化。
回顾历史长河,领略丝路兰州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展开。兰州虽然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因“丝绸之路”自长安向西到兰州一带之后,无论经哪条路线,不渡过黄河就不能进入河西走廊,而金城渡口又是这一带黄河上重要的四个渡口之一,所以兰州仍不失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无论在“丝绸之路”开拓过程中,还是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情况皆是如此。
追寻生态足迹,贯彻生态理念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第一次提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并要求甘肃负起责任,抓好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突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治理两大重点,坚决防止生态恶化,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做出应有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思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为黄河水污染治理指明了应当坚持的治理理念。
聆听群众反响,见证黄河巨变
8月24日,实践团队赴黄河周边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团队成员们沿着黄河,从黄河母亲雕像开始,一路向东开展调研活动。经走访调查,群众对于黄河近几年的发展相当满意。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污染治理得到有效保障。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涉水工业企业监管,并创新开展了驻场检查、夜间巡查等多种监管模式。面对黄河污染治理的显著成效,居民们纷纷表示“黄河水一年比一年清了”。
了解民风民情,领略发展成就
8月25日,成员们来到中山桥边,沿张掖路——西关十字——中山桥的路线,品味风土人情,观察发展成就。清晨,成员们品尝老字号老兰州牛肉面,感受中山铁桥的沧海桑田,领略白塔山的温婉淡雅。黄河边,坐在一起的人儿,三三两两,话家常、聊美景,俨然一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水墨画。此次兰州之行,不论是自然风貌或是历史人文背景,都给团队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员们也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的那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含义。
至此,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兰州等地的特区建设与发展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悟到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今后成员们定当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