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山海,通天下;庆建军,报国家(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曾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从上海石库门到南湖红船;从农民运动讲习所到井冈山;从雪山草地到延安窑洞;从西柏坡到北京香山…… 红色资源承载着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苦难辉煌。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顾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英勇斗争,重温党的百年历史和百年奋斗,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把庆祝建党百年活动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革命历史不断发展演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止,在广大革命热土上,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拔地而起。立足党的历史百年新起点、迈进“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追寻中国共产党百年足迹和学科重大工程项目发展和回顾党的百年峥嵘和交通学科贡献,是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前进方向所需,也是增强专业认同、凝聚学科力量所需。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明党史赓续红色血脉,弭山海访学交通硕果”暑期社会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红色河山,用专业感受建设发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启了暑期社会实践之旅。在建军节来临之际,成员们学习追随革命先辈的足迹,倾听红色历史。
红船启航复兴,大桥跨越时代
2017年10月2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于31日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第一次调研就专程赴嘉兴南湖瞻仰红船,重温初心、坚定信念;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深刻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小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和南湖畔打卡学习。来到南湖畔举起队旗与南湖和南湖红船合影并从远处望见湖心岛停放着的南湖红船,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波澜壮阔,中国革命的道路从此处扬帆起航。
南湖烟波无声,两岸松柏永恒。一艘画舫承载千钧,摆渡了暮霭沉沉的神州华夏,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远航。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内,小队成员依次参观了“救亡图存”“开天辟地”“光辉历程”“走向复兴”等展厅,回顾了从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再到党在重大历史时刻做出关键抉择,最终走向世界大国的历程,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追求理想、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奋斗初心与革命精神。
最后,小队驱车赶往海盐县的海盐码头,来到杭州湾北岸眺望杭州湾跨海大桥。站在码头上向远处望去,成员们不由得感叹这个由我国自行投资、自行设计、自行管理、自行建造的特大型国家基础建设项目背后交通人付出的心血。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更多更先进的航空枢纽、更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到今天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付出与坚守,离不开一线交通人的奉献与热情。他们是无私的交通人,更是优秀的中共党员,他们激励着我们这些后辈们弘扬和传承红船精神,努力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为祖国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小队成员也将根据实地走访所收集到、学习到的继续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赓续红色血脉,走进革命摇篮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吉安井冈山市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7月30日,实践团追寻习总书记的足迹,走进“革命摇篮”井冈山,在重温那段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的红色研学之旅中,感悟革命先烈的精神伟力,传承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
井冈山斗争全景画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毛朱故居、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踏上井冈山,这里的每一丛草木都叙述着星火点点,每条小路都记录着那段历史。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时间虽短,却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而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的井冈山精神早已镌刻在历史的功碑上。
“回到井冈山,重走红军路,接受红色洗礼,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斗争史,让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精神伟力,同时深刻感受到担负在我们肩上的使命与责任。经过这次井冈山之行,我将把井冈山的革命精神融入到生活和专业学习中去,不怕艰苦,以学报国,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团队成员刘云聪同学感慨无限。
明党史迎八一,我们正在路上
201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为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庆祝建军95周年,迎接八一建军节,7月29日,实践团召开线上交流会,共同学习八一南昌起义的党史知识,云打卡八一起义纪念馆。
在队长刘璇同学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官网借助在线VR技术依次观看了“唤起工农千百万”红色标语专题展、“百年回望红心向党”专题展并浏览的纪念馆内的各个场景。伴随着详细的语音解说,队员们仿佛看到了那段烽火岁月。回顾革命先烈们奋勇抗争、不怕牺牲的光荣事迹,参观大刀、步枪、水杯、草帽等先烈们使用过的珍贵文物,一桩桩、一件件,都承载着无数英勇无畏的血脉,引人深思。
在云打卡完成之后,队员们开起了心得交流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
团队成员高晓宇感悟到:“这次云参观宏伟的八一起义纪念馆收获颇丰。重温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亲身感受到无数革命先烈和先进人物英勇奋战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看到了他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行为。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意识到奋斗是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是奋斗的动力,我要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论是探访百年党史足迹,还是见证如今蒸蒸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的巨轮都在滚滚向前,红色的血脉依然奔流不息。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undefined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交通建设更是强国利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推进全球交通合作,书写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畅通、文明交融沟通的新篇章。”“明党史赓续红色血脉,弭山海访学交通硕果”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足迹至此并未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个分队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立足自己所学和所服务的交通学科,继续访学土木交通学科丰硕的建设成果,立大志,成大事,珍惜韶华,潜心钻究,寻前人匠心,守大国匠魂,为团队成员后续的专业学习埋下奉献的种子,学得文武艺,服务贡献给党和人民。
砥砺初心使命 迈向交通强国
立足党的历史百年新起点、迈进“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追寻中国共产党百年足迹和学科重大工程项目发展及回顾党的百年峥嵘和交通学科贡献,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明党史赓续红色血脉,弭山海访学交通硕果”暑期社会实践团致力于用脚步丈量红色河山,用专业感受建设发展,访学优秀校友,重温入党誓言……感受红色初心,担当时代使命。
百年春华秋实,一路砥砺向前。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凤凰山东麓,瞻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在烈士纪念塔前习近平总书记向淮海战役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在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参观了战前形势、战役实施、人民支前等板块。他一边听讲解,一边询问有关细节,不时驻足端详、凝神思考,同时就乡村振兴和采煤塌陷区整治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过的马庄村香包文化产业迈上了新台阶,实地考察的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整治从改善环境,提升到优化产业的新阶段……百年“煤城”徐州正在展现新的容颜。
跟随着习总书记的脚步,实践的第一站,社会实践团徐州分队来到淮海战役纪念塔园区,寻访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全景画馆、淮海战役碑林、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徐州国防教育馆、徐州双拥展览馆等纪念场馆。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于1959年4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兴建,1965年落成。团队成员瞻仰两侧大型浮雕,右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左侧是人民奋勇向前的壮丽情景。塔下角亭环抱的围廊里,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以及三万多名烈士名录,引得团队成员驻足良久。
接下来,在队长葛孝玙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在塔前重温入党誓词,烈日炎炎,却难掩队员们心中的敬意。
随后,小队一行人来到淮海战役纪念馆深刻学习感悟海战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价值。馆内馆藏文物2万余件,展示了人民领袖、人民将领、人民群众、人民英雄、人民公仆等形象,在图片、实物、场景复原、浮雕、蜡像及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的突出表现下,规模宏大、战场辽阔、战斗激烈、人民支前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映入脑海,使团队成员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中深刻感受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
革命历史不断演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基础设施的前进脚步从未停止,既宏大又细微的交通建设在神州大地迎来沧桑巨变。
实践第二站,徐州分队来到徐州市和平大桥上,近距离寻访这一承载着历史的大桥。
徐州和平大桥又名为和平路东延工程跨铁路立交桥,是徐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05年32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之一,由中国中铁第十工程局负责建设,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全桥混凝土防腐工程施工。
和平路东延工程跨铁路立交桥西引桥起自和平桥,以高架桥跨京沪干线等37股铁路,双向6车道设计,全长978米。其中主跨368米的高架桥为独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索塔采用造型美观的“H”形,塔高100.5米。该桥是徐州市和平路东延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其跨铁路线之多全国罕见。和平大桥建成后,将和平路向东连接至徐州新城区,并建成从徐州市区前往京沪高铁徐州新客站的快速通道,同时也成为徐州第一座高架立交桥和目前国内跨铁路最多的大桥。
徐州和平大桥承载了徐州人记忆中太多的骄傲和自豪,是徐州独特的地标性建筑。站在桥上,团队成员不禁感慨,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到今天,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付出与坚守,离不开一线交通人的奉献与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为我们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的生动注脚,进一步印证了坚持党对交通运输事业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作为新一代交通学子,更应该发扬前辈们不怕辛苦,敢于担当的交通精神,为祖国交通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深刻感受交通精神后,徐州分队实践第三站由薛姣老师带队赴江苏华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岩土分公司(江苏大有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交流,公司总经理张德成校友和勘察部副经理汤明校友热情接待了一行人员,并带领实践团队深入实地参观工程项目。
首先,张德成校友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江苏华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岩土分公司(江苏大有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战略、业务版块、经营业绩和科技创新等。薛姣老师也从学院办学历史、学科发展、教师资源、科研成果等方面向校友和公司汇报了学院的发展情况。
在座谈交流时,针对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招生情况不理想、多数学生并不会把土木专业当作自己的首选的现状,张德成校友谈到:“专业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努力钻研干下去,总是能干出名堂的!”团队成员们深表赞同。
在座谈中,两位校友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将要实地参观的凯旋门项目。从两位校友的讲解中,团队成员们看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生动地展现在一个各实际项目中,实现了学科专业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在讲解过程中,张校友也提到了:对于工程施工类的工作,大学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实际工作的基础。同时,他提出大学生“一要注重学习方法,二要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实习实践,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的寄语。
最后,团队成员在两位校友的带领下到达凯旋门项目工地基坑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学习实践。经过现场技术人员的详尽讲解和座谈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该项目不仅开挖深度大,而且对基坑变形安全等级要求非常高,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了专业魅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至理名言的含义。此次现场经验让团队成员们真正了解到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并从中学到一些问题在工程实践中的处理方法和相关专业知识,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极大加强了对所学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认识。
至此,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明党史赓续红色血脉,弭山海访学交通硕果”暑期社会实践团徐州分队的红色之旅告一段落。此次实践活动虽然短暂,却使团队每个成员都深受教育:在淮海战役纪念碑前,成员们缅怀先烈,重温入团誓词,驻足沉思;在纪念馆里,成员们驻足凝视新时代新科技展现出的鲜活历史,感受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在徐州和平大桥漫步,成员们看着桥上车水马龙,桥下火车奔腾;走访校友企业,感受着中国交通的发展,内心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