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态创新之思,闯出乡村振兴新路(一)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这一愿景,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调研基地调研团的同学们,以江苏省15个地区首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调研基地为载体,奔赴省内溧阳市、昆山市等地开展主题为江苏“强富美高”之“美”的十年变化实践调研活动。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江苏溧阳,实地调研溧阳这座城市生态“美”的变化之路。
线上准备,了解溧阳生态创新之思
在实践前期,团队成员通过线上形式对溧阳市政府在十八大前后出台的相关政策、媒体报道等资料进行了搜集与整理,从而对溧阳这座城市近十年的生态环境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明确了本次溧阳地区社会实践的调研具体方向和内容,为之后社会实践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溧阳综合实力提升最大、转型发展进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美丽乡村建成率全省领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均获2020年度全省考核第一等次。但是溧阳曾经也走过“靠山吃山”的老路子。
线下调研,探寻溧阳生态发展新路
十八大以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溧阳改头换面。团队成员决定深入调研溧阳生态环境取得巨大变化和实现由生态美到经济强转变的重要原因。
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当地居民认为空气质量、绿植覆盖率和水质较十年前改善较大,说明10年来溧阳的环境整治卓有成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溧阳得以取得如此快速发展,得益于“生态创新”四字。
团队由此确定了线下调研的方向:探寻溧阳以“生态创新”为方略的发展之路。团队决定以溧阳市乡村的十年生态变化路径为切入点,开始实地调研。
7月22日至28日,团队成员从常州出发,前往溧阳市,分别在方里村、牛马塘、塘马村、姜下村等4个行政村进行了调研,实地感受他们的“生态创新”发展之路。精准定位,合理规划,因地制宜,溧阳“生态创新”的乡村振兴思路,充分展示了“绿水青山”所带给当地居民乃至整个城市的巨大效益,生动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辉煌篇章。在以“生态创新”为战略路径的探索过程中,使溧阳这座城市得以发展,成为“金山银山”的第一动力,溧阳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本雏形。
实践总结,领悟绿水青山理念深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社会实践的圆满结束,团队成员们收获颇深:生态创新,一是要让生态在区域一体化中更具吸引力;二是把生态创新出新的表现形式;三是通过生态优势吸引创新的力量,在更高层次实现生态的价值;四是最终通过科技、人才、产业与生态的融合,实现发展动能的提升,把确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先进制造、高端休闲、现代健康、新型智慧“四大经济”发展成“环境更友好、发展可持续、群众得实惠、政府有收益”的“幸福经济”,打通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范例。
团队成员将继续深入省内其他地区开展实践调研,系统学习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总结经验。团队将积极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宣传,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宣传者、传播者,以实际行动践行担当,用南工大智慧助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