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2022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简报第12期

知水情,把水脉,“膜”法用,解水忧(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跬步千里,持久必成;厚积薄发,功不唐捐。改善生态治理污染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每一位参与者皆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绘就生态的底色,让发展的道路更加光明。

为更全面地了解环境生态治理过程,进一步了解和维护各地方部门在水资源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果,7月15日,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膜”法治水调研实践团队赴江苏苏州、南通、常州及安徽六安,对家乡水体环境以及水体污染的治理过程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

安徽六安淠河——引进水管家

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安徽六安的淠河。淠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大别山北麓。淠河水系是六安市的南北轴线,在该市区域发展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经实地考察,实践团队了解了淠河污染的原因: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增加,使得水体内氮磷含量超标,进而导致藻类滋生,发生水华现象。

当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为打好长江流域保护修复攻坚战,当地政府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新建污水处理厂,杜绝生物水溢流,同时加大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对地表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并实施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此外,当地政府为解决资金问题,借鉴了芜湖的“长-网-河一体化3D”项目模式,引进了3家集团作为六安市的水管家,为该市水资源治理提供了大量资金与技术支持。

江苏南通青龙河——整治疏通组合拳

在江苏南通的青龙河,实践团队了解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海门政府等相关部门累计投入4亿元,对青龙河沿线生活污水排口全面清理、接管,拆违拆破7.8万平方米,196家“六小行业”企业、17家无序畜禽养殖、11家“三场一站”、14个港口码头全部整改到位,在关停上述污染源后,沉积多年的河障、垃圾、淤泥被清理一空,青龙河治理成效初显,水质达到消除劣V类目标要求(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水域。劣V类水——污染程度已超过V类的水)。海门还将继续推进水污染防治项目,通过开展分散式农户污水治理、建设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样板区、推进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等工作,实现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