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是生态环境治理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是高质量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在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7月28日,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长城”—阿克苏生态扶贫调研民族团结实践团开启社会实践项目。
上午,实践团前往柯柯牙绿化工程纪念馆,通过跟随工作人员讲解参观学习,聆听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绿化故事,观览物品展示、声光影像等资料,队员们更加直观了解到全地区传承和弘扬柯柯牙精神、持续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深深感受到阿克苏人用艰苦卓绝的奉献创造出的生态奇迹。
下午,实践团前往阿克苏博物馆,通过观摩学习“红船启航 逐梦前行”—中国共产党党史陈列,感受党百年的伟大征程,在讲解员的介绍下,队员们实地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阿克苏地区各族军民携手奋斗、屯垦护边、积极开展绿化大会战,用心血汗水播绿撒翠,续写沙退人进的革命精神。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回到休息处,复盘总结、梳理今日收获,及时开展线上主题宣讲,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分享柯柯牙精神,弘扬砥砺奋斗伟大信仰,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线下实践团成员倍受感染,主动与自己的家人朋友分享感悟。
生态扶贫在广袤的南疆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广为流传,到此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惠民利民,熏陶着一代代阿克苏人艰苦创业,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新时代。
7月29日-30日,南京工业大学阿克苏生态扶贫调研民族团结实践团一行前往柯柯牙绿化工程基地、阿克苏好果园、阿克苏森林公园开展调研。
29日上午,实践团前往柯柯牙绿化工程基地,恰巧司机何师傅参与过荒漠绿化义务植树活动,他和实践团成员讲述曾经,自备干粮跟随社区大部队前往40公里外的戈壁,有时奋斗到次日凌晨3点,却毫无怨言的经历。昔日沟壑纵横,黄土、沙地、荒漠成片的万古荒原,如今变成了绿色垦地,成为一座绿色宝库。
队员们参观的基地便属于柯柯牙绿化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实施优化品种布局,大力开展树形改造、行间套种、病虫防治等综合管理措施,使该示范基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这是全区参与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自1996年起,数代阿克苏人披荆斩棘,截止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120.26万亩,改天换地实现了荒漠变"绿海"的伟大奇迹。
随后,实践团来到阿克苏好果园,通过与果农交谈队员们了解到,柯柯牙拥有南疆独特的光热资源,在防护林中套种苹果、核桃、红枣等经济林形成“以林养林”的模式,2020年核桃果林平均单产3204kg/亩,优质果率达85%,总产320吨,亩产值5120元,亩纯收入3620元。同时近年来发展了乡村生态观光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周边群众顺势开办农家乐、生态园、游乐场等个体经济,钱袋子也越来越鼓,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幸福感也日益增强。
下午,队员们来到阿克苏森林公园,尽管因为疫情影响客流量减少,仍能感受到这里野性与自然并重的美,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森林公园的高阶结合,为人们谋得未来城市公园的发展蓝图。队员们为生态文明的创新发展所深深震撼,也切实感受到生态建设惠民之切。
作为环境学子,通过调研队员们更加坚定了自己专业的方向,在生活实践中应学以致用,躬体力行,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