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2021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简报第11期

今年七月,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实践小组赴云南大理剑川,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木雕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在实践正式开始之前,小组成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了严密的调研计划。他们提前联系好蒋勇大师以及段国梁老先生等人,经查阅、了解剑川木雕的相关资料,不由对当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而做出的努力肃然起敬,心中相当期待本次活动。

717日上午,该实践小组整理行囊完毕后,开始了实践调查。在队长张洋的带领下,实践小组第一站来到了云南著名的木雕大师—蒋勇大师的家中,为了解剑川木雕的现状与传承情况,小组对蒋勇大师进行了采访。

大师说道:“我们这一辈,四五十岁还做纯手工的还保留着一些,其他好多人都改行了,纯手工也改成机雕了,机器雕刻就是利用数控机雕刻,一家一个人可以管很多数控机,一个机雕有12个大头24小时工作,以前我们上班8个小时,基本上现在小的机子就是多个机头,速度特别快,那些数控机床已经把一般的那些技术一般的淘汰了,只剩下那些技术比较精湛的,以前一家人几口人全部做那些一般的装饰木雕,现在整个村子都做数控了,被数控替代了。”通过大师的介绍,小组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木雕传承的不易。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数控木雕逐渐代替传统手工木雕,木雕经济市场因此不景气,这种非遗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他希望当地的人们能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剑川木雕,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组成员随后前往剑川木雕匠人杨洁花家中进行采访,进一步体会剑川木雕发展的不易并试图找到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杨洁花女士是剑川木雕匠人,从事木雕行业已有26年,但是一直处于基层。在采访过程中,她阐述了目前处于基层的剑川木雕匠人所面临的困境:科技高速发展,机器雕刻逐渐代替大部分手工木雕的工作,再加上近期疫情的影响,木雕市场不景气,造成了如今萧条局面。很多纯手工木雕匠人都因无法靠木雕来养活自己而退出了木雕行业。如今杨洁花希望,能有政府或者相关企业,将他们这样的木雕匠人聚合在一起,精准定位相关消费客户群体,为他们精心雕刻的作品寻觅知音。实践小组成员们也在现场亲身感受了木雕的制作过程,在杨洁花女士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尝试雕刻,感受到了木雕制作的不易。

成员陆永通在比较了剑川木雕做出的创新性成品和传统木雕的不同后,他感受到了工匠们在木雕上注入的新奇想法,让木雕工艺品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他觉得木雕就应该在收藏和欣赏价值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多的使用价值,才更能融入现代社会,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

在前往民间普通手工艺人家中采访的过程中,小队不仅亲身体会了木雕的雕刻,还了解到了手工艺人的窘境,在木雕行业前景不好的情况下仍去坚持从事木雕制作,这需要着莫大的毅力。工匠们那种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深深触动了他们。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明白工匠们手上行云流水般的雕刻动作是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汗水才能达到的境界。

718日上午,实践小组出发前往队长张洋家参观了木雕家具和木雕工艺品。参观完毕之后,小组成员一行人在蒋勇之子蒋志涛的带领下前往剑川木雕小镇,与木雕小镇合影。剑川木雕小镇是近几年来新开发的剑川特色旅游景点,在白族特有的风格建筑中融入剑川传统木雕艺术,2017年被列入云南省首批创建一流特色小镇。午饭后,成员们乘坐乡村客车前往沙溪古镇,参观了古城戏楼、兴教寺,见证剑川木雕的悠久历史以及古代木雕匠人的精湛技术,并感受古代木雕的魅力,重走茶马古道,感受白族文化。

剑川还有许多具有特色的剑川房子,那些老房子外面看起来简陋,里面却有小花园,清新淡雅,古朴大气。在沙溪古镇实践团看到了古朴的街道集市,满街道都是装饰着剑川木雕的木制建筑,街道两旁还有一些历史古迹。在此之后,团队成员前往剑川木雕体验馆,邀请木雕体验馆经理进行相关采访,经理详细叙述了开办木雕体验馆的初衷,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他为了剑川木雕的创新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并与经理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