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2日,“旖梦绘彩”乡村振兴服务团一支小分队来到麻城市,探访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剧团旧址设在建设路上,斑驳的老剧场记录着曾经唱念做打的痕迹。随后,实践团来到了剧团现今的所在地,门口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大字赫然在目。今晚剧团在七里桥村有一场文艺下乡演出,演员和艺人们早就赴演出地进行准备。“旖梦绘彩”乡村振兴服务团小分队的队员们也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准备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花鼓戏表演。
在演出地,实践团受到了整个花鼓戏剧团的热烈欢迎和招待。演员们为今晚的演出在紧张有序地排练着,除此,实践团还邀请了剧团里的国家一级演员作了一个简短的采访。针对实践团所关心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在演出开始前,队员们观察到,不少村民早早带着板凳和蒲扇,坐在了舞台前。不少村民表示,从小就喜欢看花鼓戏表演,但现今花鼓戏的演出变少了,更为珍惜每一次花鼓戏下乡演出的机会。夜幕降临,舞台前观者云集,村民们对于花鼓戏的热情是队员们始料未及的。七点,演出正式开始。场下已人山人海,八旬老人拿着手机记录下花鼓戏表演,孩童挤在剧场最前面观看得津津有味。演出把党史与花鼓戏唱腔相结合,花鼓戏小品更是把整个演出推向高潮。演出结束,掌声雷动,经久不绝。感谢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艺术盛宴。小分队的队员们也第一次深刻领略到了东路花鼓戏剧团的魅力所在。麻城花鼓戏是当地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地方传统文化的瑰宝,表演明快活泼、唱腔优美动听,逗人发笑又发人深省,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时代意义。
附:
花鼓戏访谈实录:
1.简单介绍一下花鼓戏。
答:麻城东路花鼓戏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特色剧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花鼓戏的主要剧种之一。
2.花鼓戏和其他戏曲相比,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觉得特点主要是融入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和唱腔,是具有当地特色的,这个是很难得的。
3.花鼓戏剧团成立于?
答:19五几年吧,19五几年就有了。
4.花鼓戏剧团目前有多少位常驻演员?年纪跨度是多少岁呢?
答:六十几位吧,像我们这样的就算是老一辈的啦,像那边跳舞的小姑娘就是新一辈的啦(估计20-60,可以写跨度为4、50岁)
.......
在非遗花鼓戏文化调研进行的同时实践团另一只小分队对当地红色文化又一次进行了调研,品悟了当地红色精神。
曾今的此地就正发生着黄麻起义,那个年代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这段党史的背后,是在这块土地上广大农民群众用鲜血燃起了烽火,是黄麻起义独具特色的革命精神,在90年后的今天依旧照亮着一批批新时代青年的实践之路。旖梦绘彩红色调研小分队还分别前往了长胜街、七里坪工会旧址、列宁市苏维埃饭堂旧址、鄂豫皖苏维埃银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而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仅红军时期歼敌88万,为第一,共计走出700多位开国将领。这实践团走过的一处处旧址像翻开的书页,静静地躺在那里,上面是峥嵘岁月中党的足迹。这片土地浸透着烈士们的鲜血,14万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其中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22552人。那庞大数字的背后,是个体的悲壮与崇高,是纪念墙上一个个鲜活的名字。
实践团的用心调研,使他们对麻城这个地方愈发了解,也愈发理解和热爱。“旖梦绘彩”,为乡村绘上了一抹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