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方式、培育践行主流价值
为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做深入基层、科普知识的宣传者,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法学院6名同学组成青春爱心动能团队,于今年7月10日正式开启走进徐州市贾汪区,开展为期1个多月的“贾”如你来,难以“汪”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商“贾”云集 兴“汪”发达
小组一改以往团队亲身前往当地开展活动的方式,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号召,前期建立“徐州贾汪区爱心动能团队”微信公众号,“青春爱心动能团队”微博号,在微信,微博,QQ上“三管齐下”,同时上线五期推文并通过成员转发宣传,加速“人传人”,一个月来获得了可观的浏览和转发量,QQ累计浏览量过3000。与此同时,为让更多的群众切实感受到贾汪的魅力,本队一位主讲人、一位副讲人进行了三次线上视频宣讲。在第一次视频宣讲中,先由本队一位来自徐州的伙伴运用贾汪方言将大家带入了当地的氛围中,然后另一名成员声情并茂地介绍贾汪的历史由来,人文风貌,让大家在生动的描述和美妙的故事中对贾汪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风雨兼程复兴路
在第二期视频中,本队主讲人对贾汪的十必联工作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人民对贾汪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第三期视频中,小组面对贾汪区如何开启新时代、新征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示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做了针对性讲解,深度挖掘贾汪文明实践的内涵、厚度、底蕴和品质。围绕建设山水生态城的目标定位,贾汪区把让老百姓得实惠、城乡发展得空间、人居环境得改善作为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生态型城乡发展新格局,极大增强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一个月以来,组员也一起一直坚持学习了解贾汪区的风土人情,政策建设,每天抽出时间充分学习,在宣传工作中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贾汪区的风雨兼程路。通过自主组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团队,与人沟通,宣讲技能等方面有很大感悟及收获。在吴松强老师的领导、王大庆老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这也使得组员意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遇到问题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作,不断讨论,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学习的途径也多种多样,社会是一个大学堂,能够让大家不再拘泥于课本,通过实践学习到更多知识与技能。虽然在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通过全体成员的不断讨论、不断协调、不断磨合,最终还是圆满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贾”如你来,难以“汪”怀
与此同时,本队学生代表积极与贾汪区基层政府联系,获得新的渠道从当地人的角度更加深入了解了贾汪区,贾汪区政府工作人员对本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了询问和指导,对组员们积极宣传贾汪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让大家倍感振奋。下一步,团队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宣传工作持续深入。为了解决文明实践工作“谁来干”的问题,贾汪区统筹用好社会志愿者以及群众志愿力量,对接群众需求,建立专兼职联络员、信息化管理和志愿服务管理三项机制,因此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贾汪区基层政府工作负责人十分积极配合参与本队的志愿活动,使得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加聚人气、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
在本次贾汪区暑期社会实践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贾汪文化,也使得团队越来越了解贾汪区政府因地制宜、积极贯彻党的政策,让大家看到了发展地越来越好的贾汪,越来越幸福的贾汪人民。在本次活动之后,团队将利用假期的更多时间,积极实践,将书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将政策与实情相结合,不断走近社会,接触新思想,深入群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使组员进一步了解了国家新时代实践中心建设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大学的校园中,难免会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对国情的认识以及对国家政策的把握。通过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使得队员增强了国情意识,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了大家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只有不断总结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才能使"三下乡"活动真正成为高校大学生实践"三个代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真正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