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疫情防返贫,灵台筑小康”暑期社会实践(二)
苹果树结出“脱贫致富果”,手工艺品保畅“小康路”——走进灵台县什字镇
8月14日,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疫情防返贫,灵台筑小康”实践团来到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什字镇赵家沟村两地继续展开实践调研。
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经理冯志刚期许:未来,齐翔公司将继续壮大企业,加快提升种植水平,着力打造出灵台苹果品牌,促进整个灵台苹果产业的发展。
“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怀,现在我们没事就来这儿工作,为自己带来了一点收入。另外,我们这个手工艺品的生产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因为当地说可以拿回家做。”一位在手工艺品车间工作的妇女这样说道。
种植产业促转型,劳务产业助脱贫——走进灵台县中台镇
8月15日,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疫情防返贫,灵台筑小康”社会实践团走进灵台县中台镇继续开展实践调研。
早晨,团队来到了甘肃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先参观了该企业下的一个扶贫车间;随后来到中台镇蔬菜种植基地;最后又参观了胡家店村。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仇镕睿经理提到,受疫情影响,种植蘑菇所需基质、有机肥等全部需要外购,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为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文化优势,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社会实践团队作为学校代表与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并进行实践基地挂牌。
完成一天的调研后,团队成员总结道:“引领特色产业促转型,壮大劳务产业助脱贫,发展循环农业促增收”,灵台县传统农业、新型农业、制造业协调发展,不仅实现了稳定脱贫,也在循环农业利用方面开辟了新路径。
走进灵台柳家铺,感受全民小康
8月16日,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疫情防返贫,灵台筑小康”实践团前往灵台县柳家铺,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
采访了当地的一名贫困户。
“丈夫的离世使本不富裕的家庭生活得更加艰难。两个孩子要上学,根本支撑不过来,多亏了共产党政策的支持。现在生活好了,大女儿已经开始工作,家里养了一头牛。每年卖牛犊,流转5亩果园也给家里带来了不错的收入。”群众王女士说到。
听过王女士的话后,队长刘林炜这样总结道:“从事农产业的个体或组织,面临着资金缺乏技术不足的困境,扶困贷款,技术培训等扶贫措施的出现帮助他们解决了一系列困难。从贫困到富有的转变,让村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紧接着,为更深一步了解柳家铺的脱贫现状,团队向村民们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98%的村民表示扶贫政策已完全落实,帮扶有效程度获得了村民们100%的认可,80%的村民在当地农业畜牧业与劳务合作社工作。当地扶贫政策的实施,有效防止了返贫现象的发生,使村民们真正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