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2020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简报第42期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疫情防返贫,灵台筑小康”暑期社会实践(一)

为切实了解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现状,以及当地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疫情防返贫,灵台筑小康主题实践活动正式开启。

“搬出山外天地宽,扶贫搬迁换新天”——走进灵台政府,探索脱贫攻坚

811日到812日,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疫情防返贫,灵台筑小康实践团前往灵台县民政局、教育局、发改局、扶贫办、人社局和农林农业局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11日早晨,在扶贫办马主任的带领下,向民政局工作人员了解了单位的扶贫工作以及成效并与冯银军主任进行了深切交流。随后,团队来到了教育局,在景小兵局长的娓娓道来中,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怀,了解到因受疫情影响,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并对学生进行了防疫情教育培训。

下午,团队来到了发改局,仇会文主任介绍了“统筹抓好复工复产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六大方面,最大限度减轻了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12日早上,团队来到了扶贫办。灵台县的郭主任对就业、产业两方面实施了优惠奖补政策。随后,团队来到了人社局。劳务办主任闫志龙介绍了‘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灵台县人社局采取“稳住输转基本盘,逆势而上保就业”的应对措施,持续放大劳务产业“灵台模式”。

下午,团队来到了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亚军介绍了扶贫方面的一些主要工作,并鼓励发展“五小产业”,开创“就业+产业务工”的模式。

结束了一天的调研后,团队进行了总结:就业扶贫方面,通过对“灵台模式”的不断完善,灵台县提出了“健全一个体系,拓展七个渠道,完善四项机制”的劳务输转稳就业新思路。产业扶贫方面,当地政府积极进行农产品销售新模式的探索并鼓励发展“五小产业”。就业+产业务工的模式,有效防止了疫情后返贫现象的发生。

“企业引领合作社,新兴发展上良乡”——灵台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据悉,灵台县大力发展的以苹果、养殖牛、蔬菜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已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中流砥柱。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渐成型了合作社运营模式。813日,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疫情防返贫,灵台筑小康”实践团前往灵台县上良乡对主导产业及运营模式进行实地调研。

早晨,在扶贫办马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盛丰养牛合作社的养牛牛棚、广益果业苹果储藏库;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为镇上的无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随后,我们动身前往上良乡人民政府。在被问及疫情对合作社的影响时,盛丰养牛合作社负责人姚军福耐心地为我们讲解道,“疫情的来临,加大了我们的销售难度,虽然销售受阻,但牛的育肥期增长,牛的重量也随之增加,对农民们的收入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