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支教,圆梦童心
----建筑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温暖上线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参与社会实践,做“新思想”的传播者、“新时代”的推动者、“新征程”的奋进者,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和学院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要求,建筑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破茧——风雨同舟,仰望星空”为主题,牵手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千步村,通过线上下开展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
积极谋划,全力准备
作为学院青协的品牌项目,在千步村的暑期支教活动已举办六期。今年自下发通知起,便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踊跃报名,考虑到疫情防控要求,今年暑期的活动将采用全新的线上下联动的形式开展,选拔部分海安当地的同学负责线下部分,其他同学负责线上环节。
22名志愿者们根据语数外主课堂、爱国小讲堂、安全小课堂、兴趣DIY等门类划分工作小组,其中10名线下志愿者分别在各个小组负责线下对接、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环节,其他志愿者则提前准备对应的教学资料、PPT、文档、动画等网络教学物料。大家各司其职,积极备课,力争帮助学生们做好复习巩固和提前预习。
暑期支教,正式启动
7月24日,为期十天的“与你‘疫’起,风雨同舟,仰望星空”暑期支教活动暨千步村第七次夏令营义务支教活动在千步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动。
本次支教活动吸引了当地40名留守儿童参加。在语数外主课堂中,为提升教学实效,志愿者们选择以实际题目为抓手,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发掘知识点,总结规律,强化记忆,让学生们清晰明了的明白解题思路。
在爱国小讲堂和安全小课堂中,志愿者们从当地的爱国主义事迹讲起,结合防疫、抗洪过程中的感人事迹,用真人真事深化教育效果。同时为了让学生们对防疫知识有直观的了解,志愿者精心准备了DIY口罩的互动环节,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兴趣DIY环节中,志愿者们为孩子们专门带去了第二课堂的精彩教学内容,从美工绘画、百变魔方、多样折纸、英文电影赏析,到生物、地理、天文、材料等知识科普,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大家踊跃参与互动,气氛热烈,一件件DIY小作品精彩呈现。
支教新模式,实践共成长
本次暑期支教活动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新趋势,采用线上下同步教学的模式,线上下志愿者分工协作“同时”上课,在生物、地理科普网络小课堂中,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以科普动画的形式共同探秘地球的组成;结合《昆虫记》等教学视频了解田野间各类昆虫的习性,增强了教育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在支教过程中,同学们也感受到了互联网的普遍接入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条件,让“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支教活动更有实效。
本次活动为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服务社会奉献青春力量的机会。活动中,他们受锻炼、长才干,孩子们受教育、长知识,他们引导同学们学习理论知识、陶冶爱国情操、感受艺术魅力、拓宽国际视野,助力防疫知识普及、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以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坚守初心,圆梦童心
在建筑学院青协成立初期,便于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千步村牵手联动,针对留守儿童的暑期教育问题,启动了“牵手大学 圆梦童心”的志愿服务项目。从2014年至今,7年来已有20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这个项目,连续举办暑期留守儿童夏令营,累积帮扶教育310名留守儿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对本次支教活动做了专题报道。夏令营义务支教活动在当地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认可。
下一步,千步村村委会与建筑学院青协将就常态化开展支教活动进行深入交流,力争因地制宜、创新形式、提升实效地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