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2019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简报第37期

深入林区调研生态转型 助力东北绿色经济发展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黑龙江作为全国重点林区,全面停伐后,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区人民的生活怎么样?

2019年7月,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以东北,境生大业”美丽中国实践团赴黑龙江塔河县针对绿色生态转型现状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通过文献搜集、实地考察、交流访谈等方式,对大兴安岭地区产业转型进行调研,深入探究生态、经济、社会三效发展方略。

前期筹备,初探林区转型之路

小分队成员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到,东北林区是我国著名国有林区,约占全国商品材总产量的二分之一。长期过度采伐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全面停伐后,东北林区面临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双重”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大兴安岭林区2011年起限制木材主伐,2014年起宣布正式全面停止商业性木材砍伐;如何在停伐的同时不停止发展,林下生态经济如何双赢?如何对林业资源从单一的初级利用到多样化生态产业新兴发展?带着这些问题, “环以东北 境生大业实践团队成员决定前往塔河县生态环境局、湿地公园管理局和当地相关企业了解情况。

交流访谈,了解生态转型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生态建设和林下转型的具体情况,小分队成员来到了塔河县生态环境局了解有关情况。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白涛介绍到,由于木材砍伐的全面停止,曾以伐木来获取资源的塔河县正进行着林下经济转型。为适应转型发展新形势,近年来,塔河县切实采取多种措施,将发展管护区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努力发展新兴替代产业,坚持打资源牌、走特色路、赚生态钱,帮助扶持改制企业,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设国家公园、管控公共污染等方式,塔河的生态建设成果也有目共睹。通过白局长的介绍,小分队成员对塔河的林下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接下来去企业实地考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在塔河县生态环境局交流期间,双方还举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深入公司,学习林下发展经验

经过研究与对比,调研团队选择了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内的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加工责任有限公司,对他们在林下经济转型中所得成果进行深入学习。

为促成全面产业转型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超越公司建立在2011年大兴安岭开始停止伐木的背景之下,采用了林果模式,以加工生产于大兴安岭本地特色浆果为主,探索“停止伐林,靠林吃林”的新运作模式。

据了解,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加工责任有限公司是塔河县最大的蓝莓公司,公司年野生蓝莓采摘加工量约2000吨。作为大兴安岭地区经济转型的一大支柱产业,超越公司积极响应大兴安岭停伐及经济转型理念号召,自2012年起,公司加大员工招收力度,公司在岗人数过百,促进地区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同时扩大了运营规模,目前已发展成为了单体速冻果制品、浆果深加工、兼顾土特产开发的外向型绿色森林食品企业。作为大兴安岭地区生态转型的代表,公司年收入突破5000万。

参观基地,共睹绿色经济发展

同样是由发展林下经济应运而生的塔河县食用菌生产基地,积极运用林菌模式,大大缓解了了林场职工就业难、停伐过后没饭吃的问题。

基地种植品种有白木耳、花菇、黑木耳、灵芝等,这些菌类作物极其适合在森林的环境下生长。菌类天然的生长优势,使平均每棚可生产400千克成品干菌。每棚可创收1500元以上,销售范围辐射至全国各地,创造劳动岗位300人左右,为伐木工人提供了良好的再就业空间。“真是多亏了政府扶持建造这么一个基地,才让我们这些林场工人有了新的工作,我们也在努力将它运营得更好,给咱们林下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不负政府对我们的期待。”基地工作人员说道。

团队实地调研发现,基地的好产品仍存在“品牌效应”问题,如何扩大品牌效益,理顺生产销售“一条龙”,是现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团队成员从生态效益转变经济效益入手,为基地菌种培养基优化及高效生产、绿色产品销售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超越野生浆果加工责任有限公司和塔河县食用菌生产基地作为企业界的代表,配合当地政府出色地将林区经济发展进行了有力的过渡,更是间接地保护了林区的树木不被砍伐,防止森林受到污染,达成了生态绿色发展;同时,又能打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停滞的壁垒,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塔河县新产业的代表,他们为塔河打出了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

访问湿地,调研森林旅游模式

对林区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之后,实践团队前往塔河县湿地公园管理局了解林区开发的另一种方式——生态旅游。

在固其古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之前,由于不达标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滴翠园(属现服务功能区管辖)内西里尔河浑浊不堪,生活在附近的民众苦不堪言,遂在2007年进行环境整顿。随后便建成了固其古国家湿地公园。

固其古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塔河县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项目。在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张继福的陪同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湿地公园的保育功能区和恢复功能区,并深入湿地查看内部生态现状:五年生龙柳、赤芍、玉簪等植物存活率达90%以上;通过观看远红外相机的录像视频,发现了雪兔、花尾榛鸡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的身影。种种迹象表明塔河的生态恢复正在走“上坡路”、湿地生态文化的旅游业发展切实可行。

塔河县以传统观光旅游为基础,灵活发挥湿地生态、森林生态优势,以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建设为特色,通过打造塔河森林自行车赛等活动,既保证不破坏森林资源,又能让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型旅游名片,实现生态保护、旅游经济同步发展。

为了综合提升林下经济转型力度,塔河县积极提高湿地公园管理局的行政级别、湿地治理拨款逐年上升。外在措施的转变带动了塔河人思想的改变,他们认识到湿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积极探究“湿地+”运营管理模式,围绕湿地开展种植生产、深层加工、新兴旅游、生态保护,实现塔河地区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长久之道。

实践归来,交流心得与建议

经过为期两周的调研活动,小分队成员发现,全面停伐意味着林区由木材生产转为生态修复和建设,生产职能转变为资源管护、森林培育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林区经济从单纯开发木材资源走向综合开发非林非木资源转型升级。林区充分发挥山地面积广、林业资源丰富等优势,探索出林菌模式、林畜模式、林果模式等转型模式,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以大兴安岭塔河县为例,通过引进技术人才、培育全域旅游、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培育各类新增长领域,将资源管起来、让生态活起来,让百姓富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在东北全面振新的背景下,塔河县正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并逐步向政府服务更快更好、生态产业落地更实更精、人才队伍更全更专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塔河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体塔河人一定能走出新路子,开创新局面,谱写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