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村环境污染与农民环境意识状况调查
2019年7月11日至7月29日,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环保小分队在南京高淳进行了主题为“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村环境污染与农民环境意识状况调查”的美丽中国调研活动。
7月11日-14日,团队成员准备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垃圾分类的看法与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做法;大家规划了相应的路线,计划探访六个村庄,主要针对垃圾分类与水污染问题展开调研。
7月15日-18日,队员们前往了两个目的地,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了以下几点:首先,垃圾分类这个概念已经由政府进行推广,村庄内也有垃圾分类站,各类生活垃圾都有各自的垃圾桶;其次,基层政府的方法很好,每家每户门口都有小型的垃圾桶,各家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方便后期投放;第三,虽然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分类垃圾桶,但是利用率不高,有的仅仅是满足政府要求的摆设,有的甚至成为了摆放杂物的依托;第四,经过问卷调查与口头采访发现,农村的爷爷奶奶普遍对这一做法持不理解甚至排斥的情绪,认为“没人会进行垃圾分类的”,一是因为垃圾分类太过麻烦,二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就算分了类也没什么用,三是因为不会正确的垃圾分类;最后,团队发现,垃圾车会将分好类的垃圾都投放在一起,最后进行掩埋,这就导致了前期的分类功亏一篑。
7月19日-22日,队员们又走访了两个村庄,情况与之前无差。
7月23日-25日,队员们前往最后两个村庄观察并发现:水污染十分严重,随处可见满是污水和淤泥的小沟渠和冒着绿泡泡的池塘,活水都变成了死水。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村庄有很好的制度,为了避免村民嫌麻烦不进行垃圾分类,政府委派了专员每天上门收门前小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垃圾分类,这样大大提高了分类的效率和准确率。
7月26日-29日,团队结合前段时间的走访调研结果,针对水污染和垃圾分类问题,为了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利用绘图工具制作了相关的宣传单和海报,希望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村民更好的接纳和进行垃圾分类事项。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队员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村民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与垃圾分类能力,相信农村的环境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