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材子扬州行——总结篇
7月23日至7月29日,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扬州调研小分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考宏涛和学院团委副书记王琪的带领下,就“产业融合背景下生态农业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程度——以扬州为例”开展了为期6天的调研活动,其中包括4天的实地考察和2天的数据整理分析及线下采访。在当地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团队对当地多家农业企业、旅游景点进行了走访、观察及调研,了解了景区的旅游特色和发展现状,总结了当地的农业与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探索发掘其他合理的运营模式,推进了生态农业旅游业集群化发展。
7月23日至7月25日,调研小分队前往高邮市,对当地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规划形成了由微观到宏观的认识,并将滨湖花海、清水潭旅游度假区、芦苇荡湿地公园和江苏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4个具有代表性考察地的具体情况展现出来。滨湖花海和清水潭旅游度假区处于集群化发展的萌芽期,集群化程度不高,具有产业链单一、旅游旺季短等共同性问题;芦苇荡湿地公园产业结构基本成型,乡村农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能很好做到优势互补、淡旺季互补,集群化程度较高;江苏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以现代高效农业为主,取得了生态与经济双效益,但目前仍止步于生态农业商业化的阶段,未能形成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趋势。7月26日,队员们来到扬州,上午参观了扬州生态科技新城展示馆、马可波罗花世界和茱萸湾,对扬州市区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大体了解,下午他们走进方巷镇沿湖村,深入剖析了扬州市生态农业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现状。沿湖村是一个以水文化为主题,发展理念先进、旅游设施较为成熟的乡村,它积极利用生态和土地资源创办了农家乐和民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但其规模目前尚小,散营业上限较低,产业发展力度有待加强。
4天的实地调研结束后,调研小分队回到高邮市区,展开了线下的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访谈中,高邮镇副镇长李进凯表示目前扬州市生态农业旅游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传统农业生产的不足,初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和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的转型,且基于扬州市自身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底蕴,其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另外,通过问卷分析可以发现,大多居民对扬州市生态农业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较为满意,但也认为该地的旅游区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
1.互动性项目少,产品单一
2.基础设施欠缺,交通不便
3.市场调研不足,吸引力小
4.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
5.服务水平偏低,质量欠佳
以上列出的原因都大大降低了游客旅游的积极性。在当下的市场选择下,几乎所有的被调查人员都认为这种结合生态,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集群化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提升空间。
总体上讲,在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队员们走入农村,亲身体验了扬州市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其基本情况也有了相当的了解。他们认为提升生态农业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程度仍需后期的合理建设与相应的经营战略。作为当代大学生,调研小分队将结合相关数据,集思广益,提出建议,将调研成果与心得体会反馈给调研的几个乡村生态旅游景点,从而引导相关景区或产业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产业的综合性、辐射性、支柱性和全民性功能,形成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乡村生态旅游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增添动力,为农村生产发展取得突破尽绵薄之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新农村的建设和美丽新中国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