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蓝色渔梦 寻授渔之道——食品与轻工学院(二)
目前,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靠海吃饭”模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食品与轻工学院的“蓝色渔梦”暑期实践调查团,利用暑期深入了渔业历史悠久的陈家港镇,针对个体水产养殖户与个体水产经销商,对目前农村水产养殖户的实际需求以及水产养殖的实际状况开展调研考察。
地利——因地制宜
在对多个鱼塘的对比考察中,团队发现渔业利润较大但是风险也较高,选择合适的鱼塘对渔民来说非常重要。成员了解到何帮忠一家来自于浙江省,但由于当地不适合大面积养殖鱼虾,在辗转多地后,最终选择了头罾鱼虾养殖区。
“渔场的水质一旦出现问题,整个渔塘都会废掉”,何帮忠严肃地说道。据其描述,何帮忠与其他合伙的渔民每天都要关注水体的状况,检测水体pH酸碱度、亚硝酸盐含量、溶解氧、氨氮比以及盐度等水体指标。何负责人多年如一日的严谨让成员们意识到水质对渔民的重要性。
当问到养殖药物及饲料库的情况,何负责人介绍,该养殖区的养殖药物以及饲料的采购渠道是单一的,只能通过批发的方式获取,而且成本很高,养殖户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承担定性定量的药物使用。目前农村水产养殖在技术上存在相对较大的缺口,从事渔业养殖的商户们普遍反映需要一些专业指导,获得自行培育菌体的优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