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发展模式调研——经济与管理学院
截至2017年底,我国老龄人口(60岁及以上)约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6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6亿,占总人口的34.9%。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养老形势日趋严峻,养老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智慧养老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智慧养老模式简介
智慧养老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本质是借助互联网工具,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对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使老年人能更加独立安全的生活。 “智慧养老 ”是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通信技术和老年服务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健康、舒适、便捷服务的现代化养老模式。“智慧养老” 的核心理念是在对老年人生活及精神需求区分的基础上,运用智能设备实时传递需求与风险信号,达到需求识别、风险预警和即时服务的目的。
实践调研过程
第一阶段:社区探访
7月18日,经济管理学院“暖昏”智慧养老调研团队前往南京市浦口区七里桥社区进行调研和访谈。七里桥社区老年人(60岁及以上)共计1396人,90%社区老年人能够自理;孤寡老人1位,生活由社区工作人员照料。社区配备简单的智慧养老设施,普及度相对较低。
7月19日,团队一行人来到白马社区进行访谈。白马社区老年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12.6%,无空巢老人,与银杏树老年服务中心合作,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关怀、托管等服务。社区目前正在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预计9月份投入运营,将会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养老设备、助餐、上门探访等服务。
调研数据显示,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目前社区都开始探索智慧养老发展模式,但由于产业规划不足、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弱等客观因素,智慧养老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阻碍。
第二阶段:银杏树养老院服务体验
7月22日,团队一行前往浦口区金珠花苑参与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的老年人评估项目。在评估过程中,团队了解到参与评估的老人们大多是空巢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有些甚至是独居老人。身体上很多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有些老人机能退化导致行动不便、听力减弱、记忆力下降等。
7月23日,在银杏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一行对银杏树养老院老人进行探访。在访谈中了解到,该养老院30%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看望老人的次数有限,很多老人都说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许多老人主动要求住进养老院,因为在养老院老人们可以相互交流,交到朋友,减少孤独感,另外还配备专门的护工照顾老人。现在养老院的管理模式十分多样,节假日会举行娱乐活动,让老人们更能感受到养老院大家庭的氛围。同时,银杏树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初步开始实施智慧养老模式。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中心使用扫码软件记录每一位老人的情况,引进了智能手表、智能手机。但由于老人们不会使用智能产品,且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智慧养老的推行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另外,不法分子针对老年人进行的诈骗事件频发,老人对智慧养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并不高。
第三阶段:智慧养老企业调研
8月1日,团队一行对江宁区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访,副总经理俞燕女士热情接待了我们。在参访中带我们了解到,目前智慧养老产品种类繁多,已经可以基本解决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老年人独立自主的生活。俞经理提到:“智慧养老的产品虽然存在着老人们不会用,忘记充电等情况,但是相关工作人员会定期进行线下回访,帮助老人逐渐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俞经理对智慧养老的未来非常有信心,她认为“智慧养老是有无限爱和温度的行业,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智慧养老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年轻人离不开智能产品,未来自然更能够接受科技产品,智慧养老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智慧养老在城市的普及率也会逐渐提高。”
调研心得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把互联网和养老串联起来,智慧养老将从多个维度改造传统养老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水平。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让老人们拥有一个安稳舒适的晚年,需要青年一代的努力探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