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抗震减灾社会实践调研——土木工程学院
前言
抗震减灾一直是土木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增强防震抗震相关专业知识,研究抗震建筑结构,了解汶川特大地震灾情及震后灾区重建工作,土木工程学院汶川抗震减灾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于7月27日,抵达北川羌族自治县。
调研过程
7月27日,团队一行参观了北川中学遗址,亲临昨日灾难现场,处境伤怀,哀恸于地震中逝去的孩子们。随后,团队成员进入地震科普体验馆,观看了与北川地震相关的纪录片,体会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特别是在百分百还原的灾后现场,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地震发生的过程以及相关知识,并且学习了地震发生时避险与救援的相关措施。接着,团队来到国防科技大学希望小学,参观了希望小学建筑的内部构造,并与当地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了国家对重振灾区的重视。最后,团队走访了灾后新建的北川县,与受灾前的北川县进行对比,总结了关于北川县重修后的建筑特点,从中学习了相关的建筑知识。
7月28日,团队一行前往老北川汶川特大地震遗址,加深对灾区受灾情况的了解,进一步了解灾区建筑损毁倒塌的内因,深刻感受抗震救灾精神。首先,团队参观了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掩埋的老北川南部地区,对常见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成因及过程进行学习。随后,团队进入遗址主城,参观现场,总结了被损毁的建筑物的特点,与其它未被摧毁的建筑物进行对比,分析了柱、梁、砌体材料、地质等因素在抗震时的重要作用。临别旧址,团队在北川中学遗址前的北川地震公墓对逝去的同胞进行了沉痛的悼念,并为他们献上花束。
下午,团队抵达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跟随讲解回忆了许多发生在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可乐男孩”薛枭,芭蕾舞女孩李月,敬礼男孩朗铮,捐出自己所有收入的拉煤老人。随后,成员们观看了汶川大地震救援的全过程以及各类救援遗物。通过阅览记录在纪念馆管壁上的震后救灾事迹及灾区重建过程,团队深刻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团结精神。
调研感悟
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直面感受了十年前的这场灾难,深刻体会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作为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防震建筑研究责任重大,不容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