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暑期社会调研——数理科学学院
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40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4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升的4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发展的4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增强,更多惠及不同地区群体的40年。
实践团队聚焦南京市中小学教育,通过采访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的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南京市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及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调研过程
7月20日,实践团队来到鼓楼区教育局中教科,开始了调研采访。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南京小升初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只要身份证、户籍、房屋产权证三证齐全,就能确保孩子无需考试,在附近学区直接入学。但是由于家长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政策的理解和看法莫衷一是,这对政策的推行造成一定的困难。但目前的改革是长期实践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合大多数人的教育需求。
让学生减负也是改革内容之一。南京市取消小升初的入学笔试,就是帮助学生减负的一项具体措施。工作人员指出,义务教育最大的特征是普适性,它是公民最基础的一种教育,而不应该成为一种选拔性的教育。小升初改革,明显改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竞争问题。
工作人员指出,家长判断学校的好坏通常是基于最终的考试成绩,但这种判断方式是比较片面的。以鼓楼区为例,很多学校的教育水平相差无几,最终造成在家长眼中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生源质量的差异。一些家庭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住宅区附近的学校,比较容易接受一些优质的生源,容易考出好成绩,长久以来便会成为家长印象中的“好学校”。但真正能评判一个学校好坏的应该是它的“推进率”。倘若一个学校收纳了A级的学生,最后教出来A级的学生,这应该是正常的教育水平;假如它接受了B级的学生但教导出了A级的学生,这个学校的教育是很成功的。南京市每一个孩子到中考前的考试成绩都会被记录下来,用以计算教学推进率。经过计算发现,教学推进率高的学校反而不是家长普遍认可的“名校”。
调研感悟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刻理解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实施教育改革,缓解“择校热”,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仍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