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南京非遗金陵折扇现状与传承——艺术设计学院(二)
导语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非遗技艺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经典的传统技艺如何更好地融入新时代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议题。虽然近年中国风、古风大热,非遗技艺后继无人的问题却仍然迫在眉睫。数据显示:直至2017年,在现已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岁的占50%以上。在老工匠年事已高、年轻人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代表性的非遗技艺正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危机。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南京非遗文化——金陵折扇的现状与传承为例,在了解该传统非遗文化于新时代的发展与融合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我国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情况及传承方式。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能够为传承传统非遗文化提供相关解决办法。我们相信,传统非遗技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备着能与潮流结合、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
经过第一天走访金陵折扇的制作地与销售带,我们了解了金陵折扇的发展现状,今天我们将走访南京民俗博物馆,了解金陵民俗与非遗文化的传承。
金陵民俗与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地——南京民俗博物馆
实践团队一行人为更深入探究以金陵折扇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问题,来到了南京民俗博物馆。这里是南京地区收藏、陈列民俗、物品,研究民风民俗文化与非遗文化,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机构,是中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
闹市之中,被灰砖白墙所环绕,琳琅满目的南京非遗文化物件被静静地摆放在展示架之上。“金陵十八坊”展示厅复原了南京地区的部分老街坊,扇子店、当铺等已经消失的老行当被原汁原味地还原出来。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深深地折服于传统非遗技艺,金陵折扇作为南京代表性的非遗文化之一,原来只是众多传统非遗文化的小小缩影,我们在惊叹之余又感到淡淡的惋惜。
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开合清风扇,卷舒金陵风”。一把小小折扇的工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凝聚了老艺人们的心血。细细观察折扇的制作过程,体味其中精妙的技艺与智慧,我们明白:使中国非遗文化技艺得到传承,寻找当代人内心缺失的那份文化自信、大国自信是青年人的责任,更是义务!
初识金陵,便知其为历史名城。初遇南京,便能体会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南京有天下文枢的气派,南京有金陵折扇的隽永。实地考察,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折扇的美,扇面与扇骨的完美结合也给调研增加了几分雅趣,愿传统非遗技艺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