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2017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简报第46期

伯藜学社大学生暑期支教团活动

与三位校长访谈结束后我们将过程整理为访谈录:

1.河南省商丘市示范区第五初级中学校长邵志华老师——

梁:麻烦,校长了。我们想了解一些五中情况可以吗?

邵:可以的,我理解你们,我一定知无不言。

梁:嗯,谢谢校长。学校师生分布情况怎么样?

邵:咱学校的学生共有425名,老师共有32名。

梁:升学率这方面怎样?

邵:升学率还好,每年都有四五个能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去年考的最好,今年这一届我期望很大。

梁:那学校老师的年龄分布是怎样的情况呢?

邵:学校的老师大概五五开吧。45岁以上的老师大约占一半,今年新进的老师有3个。

梁:嗯,这么说学校的师资这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邵:对,年龄、专业方面有些问题。年龄小的教师比较少,而且流动性大经常会出现调动情况。

梁:嗯,校长,这边老师的学历情况怎样?

邵:年轻教师都是本科学历,年龄大的教师是大专学历,只有一个老教师是高中学历。这些年新进的教师少,而且有很多老师是专业不对口的。比如说英语,音乐,美术等这些课程我们虽有开设但缺乏专业指导效果不理想。

梁:嗯,情况不乐观啊。校长那向您说的一样专业不对口会不会是学校没发开设一些课程呢?

邵:嗯,有的。我们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计算机课等课程,但缺少这方面的教师只能放弃了。

梁:的确,教师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那学校是否有缺少人手情况的发生呢?

邵:有,比如说我们学校有图书管但没有老师有精力去管理,所以图书馆无法经常开放。

梁:图书馆的图书大概有多少本呢?

邵:唉,不多。也就几百本吧。

梁:嗯,我回去试试看看能募捐到书本吗,希望能帮孩子能够扩充一下图书。

2.八中李校长——

梁:八中的学生老师这方面的是怎样的情况呢?

李:八中学生共有386人,老师28位。升学率没有五中高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吧。老师在方面年龄结构问题存在很大的问题。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一位,30~40岁的有一、二三,四一共六位,40~50岁的占大部分有17位,还有四位老师将近退休。

梁:有些学生辍学的原因大概是什么呢?

李:家庭问题大于经济问题。现在的家庭有很多是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对孙辈的孩子过于宠溺。当孩子长大后就会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可能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更多的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满足,孩子犯了错家长对其管教也起不了作用。在学校老师们也没有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寻求与家长们沟通共同解决问题但很少能联系到家长,孩子们由于从前成绩就不好慢慢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有不少孩子因为没兴趣而放弃了学习。相比这个原因经济问题影响倒不大,想在国家政策补贴孩子们几乎就是免费上学家庭基本没有经济负担。

3.杨阁小学李校长——

李:杨阁小学也叫桃园小学。我们小学人数还是比较多的1~5年级共有175人。

梁:1~5年级,小学不是有六年级吗?

李:师资力量不足,我们这边的六年级在中学上。

梁:嗯,175个学生。那老师有多少呢?

李:老师有10个,但开学要退休2个。

梁:请况不容乐观啊!老师们的年龄、学历怎样?

李:嗯,有6个老师是本科学历,老师们的年龄都在35岁以上,45岁以上的有5个。开学就有两个老师会退休,还有一个在明年会退吧。很长时间都没有新的、年轻的老师进来了。

梁:老师是学校的根本,怎么会没有新的老师招聘进来呢?

李: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这些校长能左右的,教师调动问题都是乡中教育局决定的。我们这儿的老师流动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我们学校老师的调动不大。近几年调出去一位老师调进来2名。

梁:嗯,年轻老师缺少的确是个问题。那学生来源是什么情况呢?

李:学生,都来至附近。我们附近这片区域的孩子都在我们学校上学。在这儿的学生上学都有区域效应。这片的学生在这儿附近的小学上学,那片区域的孩子在那儿附近的学校上学。有时候发生拆迁会使学生大规模的变动。今年我们这边就有几个村子搬过来,我们学校的学生也会招的多一点。

梁:这么说这儿的小学有很多所?

李:大大小小一共14所,老师一共近百名。不过最大的就两所有1~5年级其他学校只有一、二、三年级。我们这边的学校分三类。我们学校是二类小学,但我们的成绩却是一类的成绩。我们学校的第一名超过他们学校好多分呢。三类学校更加破旧,老师学生也更少。

进行家访后队员们也有不少的感想:

1.相对于学校里其他学生来讲,闫锦洁同学家庭条件算是比较好的。家中除了她还有一个8岁上小学的妹妹和一个4岁的弟弟,到她家时只有他父亲在家,不过在快要离开时他弟弟妹妹和妈妈一起回来了,她的家人都很热情也很健谈。 

   据了解,闫锦洁的父亲是大专学历,威严而又朴实的面孔下流露出这位父亲满满的慈爱与关怀。谈及教育,他似乎有很多话想说。这位开明的父亲是很看重教育的,他深知教育能改变命运,于是一直很注重孩子的成绩。在家里,闫锦洁多是自己学习,家长会督促检查作业,考试考得好会带出去玩,考不好的话也会批评教育。关于附近辍学的情况,闫爸表示在初中并没有很多,但到大一点可能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或是成绩不好可能就会不再上学。对学校的资源和教育,闫爸也是颇有了解,他认为学校的学习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因此自由时间较少,作业也是较多,孩子的运动时间被占用了很多,而老师年龄结构总体偏大,年轻教师比较少。学校里设施跟周围相比还算可以,但是场地较小,体育设施较差,现在正在建造当中,希望能越来越好。后来这位父亲又和我们聊了聊家常,闫妈回来后热情欢迎了我们,说她很担心闫姑娘的学习,担心她不努力不认真。看着闫姑娘害羞清丽的面庞,我们告诉闫妈,只要相信自己,认真刻苦,她一定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2.到达孙恩慈家时,她的母亲和奶奶正在瓜田里做农活,她家门口有一片桃林,家中还有几只鸡全靠两位女性打理。孙爸在附近的电瓶厂打零工。孙恩慈还有一个正在上初一的妹妹。虽说孙爸孙妈受教育程度相对不高,但是一家人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他们说,如果孩子能考上高中,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上学。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不想让孩子走他们的路。孙恩慈平时在家学习挺认真,家里人也不会打扰她,前段时间孙妈胳膊受伤,孙奶腰疼,孙恩慈还主动帮她们分担家务,真是乖巧可爱又懂事的小菇凉呢~ 

   和蔼可亲的孙妈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在她看来,学校不论是是老师还是基础教育都是很好的,看着孙妈勤恳的脸庞,相信这一大家子一定可以越走越远,越来越幸福。

   3.有的队员走进的是高永昌小朋友的家里。平时低调沉稳的小男孩可是班里公认的学霸,成绩总是维持在年级前几,高爸高妈提起儿子也是非常的自豪。

   在永昌的带领下我们走过一条泥土小路,左拐看见一扇红色的大门。未进门就听到阵阵犬吠,阿姨大概听到狗叫便出大门来接我们。

   阿姨非常热情,张罗着要给我们倒水。谈及永昌阿姨眼睛里充满骄傲。“小孩很争气,每次年级考试都是前三。”话刚说完便向我们展示了永昌获得的奖品——厚厚的一摞本子;“嗯,他大姐姐已经结婚了,二姐姐在今年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永昌家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老旧的茶几,几张塑料小板凳,角落里放着一台冰箱。永昌的爸爸,我们没见到。他在外面打零工,吃住都在厂里。阿姨坐着时不停的揉腿,她向我们提到因为腿上有些毛病所以没出去找工作,在家给他们姐弟俩做饭。挺不容易的,今年二姐要去上大学了,明年最小的永昌要去外地上高中,家里的开支一下变得巨大;“她大姐姐在读初中时是自己带的板凳,老二读书时好了一些,现在那些教室的桌椅有些太旧了。”我们问阿姨学校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阿姨这样答道。看着阿姨幸福的笑容,我们知道,他们的未来,在他们手上!

支教十九天里,家访十一次,对三位示范区中小学校长进行访谈。留守问题,隔代教育问题,学校资源分配问题等我们逐渐开始有所接触,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学生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对孙子、孙女过于宠爱,虽然很担心他们的学习却力不从心,也有的孩子们想去父母打工的地方上学但政策不允许。班里就有学生与父母分隔两地和爷爷住在一起,该学生对小说有点沉迷,爷爷却无能无力只能苦口婆心地劝说。也有的家长在镇上工作,回到家里忙着洗衣做饭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小孩的学习。也可以说在农村里父母在孩子身边最大的作用是监督不是帮助。我们支教的意义也在于此,帮助家长们用正确方法来引导教育孩子。让他们在暑期学到一些知识,交到几个真挚的好友,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