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院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调查
2017年7月17日,正式实践的第一天,食品学院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调查团首先通过电话进行了调查实践活动。由于之前联系方临时有了计划调整,我们只有先通过电话进行调查,临时的计划调整,给组员带来了些许紧张。
我们通过一亩田APP拨打了第一位网络农产品销售农户的电话,良久,等来的却是,“无人接听”,这让我们略感失望,接着,我们成功拨通了第二个电话,我们进行了仔细的询问,通过咨询采用互联网+新销售模式的农户了解销售的变化和问题,我们对这样的一个销售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了农产品新销售模式,我们对互联网+有了更多的疑问,对如何运用到其他地区也有了一些想法。
经过一天的社会实践,我们找到了我们调查的重点,更清楚了我们的方向。我们一定要借助此次社会实践,帮助更多的农户进行销售渠道拓宽,商业模式转型,帮助更多的贫穷农户走上幸福的道路。
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小团队在做足了几天的电话访问之后,开始了我们的户外走访,经过信息收集和集体讨论,我们就近选择了位于南京浦口区的一新合社农田,开始了我们的户外调查,7月18号我们一行人坐车抵达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瓜田和果棚,抱着满怀期待的心情我们的组员对路口的一位壮年瓜农表明身份和来意,随即开始了对他一段采访,通过我们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他是有了解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这个途径的,但是因为西瓜在运输方面的不便利和他本身的产品是品质优良,供不应求的线下直销模式,所以即使了解了这方面的途径也不需要通过互联网去销售,这让我们意识到了线下渠道其实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是更适合农户的,其优点也侧面反映出了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所存在的不足。
第一个农户的配合让我们有了信心,随后我们沿着路深入田地,随即就见到正在和别人交易的一位女性农户,在些许的等待之后,我们和她表明身份和来意,她也积极地配合我们,她所种植的丝瓜玉米和其他农产品,是即摘即卖的,同时她也对互联网销售有一定了解和使用意向,但是因为文化和信息来源的限制,也没有办法实施,道别了这位和善的农户,我们又采访了和蔼的农户一家、热情的老奶奶等。
这些天的社会实践让我们看到,其实互联网销售的限制因素不少,而且也没有线下销售来的快速和即时,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农户们都在想方设法地让自己跟上我们时代的发展,也在想方设法地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我们看到的学无止境在他们身上的具象表现,衷心希望他们可以过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