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牵希望的手”实践活动四
7月9日,调研服务团再次来到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主要进行南京市祖堂山社会儿童福利院墙绘地点实地勘测。
在半边天基金会的朱主任和福利院两位老师陪同下,社会实践团队跟随着福利院安排的车前往在祖山堂的社会福利院新居。
新建的福利院位于牛首山风景区,景色宜人。新居家园楼有四层,每层四套房,其中三套供家庭居住,一套作为每层孩子的学习活动室。通过朱主任和两位老师的讲述,我们了解到此次墙绘作画面积主要为每层每个家庭的大门侧的白墙和沿楼梯向上延伸的白墙。院方希望家庭大门侧白墙绘制展示框架,每个家庭的生活日常可以以照片形式在框架内展出。同时每层学习活动室门侧白墙也是如此,可以张贴孩子们的画作。
对于楼道白墙,院方要求简单温暖,杜绝繁杂。主题要突出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丰富的情感,表达要清晰温馨。由于每层楼梯中间处白墙面积较大,我方建议作大型图画,并标示楼层。然后我方开始进行专业测量,详细记录墙面的宽高,以便后期作画材料的价值估算以及作画素材调整。测量完毕后,福利院方出于南方天气考虑,希望我方在八月进行墙绘。
随后,调研团又参观了六号楼——孩子们的活动教育中心。六号楼作为教育活动中心,教室面积相当宽广,采用三间房为一体的模式。整栋楼以糖果色粉刷为主,层与层之间颜色皆不同,墙壁装饰着简单可爱的卡通人物或动物。卫生间的设计则充分考虑儿童身高需求,洗手池的高度、马桶的大小,十分适宜,细节方面都做得恰到好处。
最后,实践团队和院方工作人员在合影留恋。此次实地勘探圆满的结束,为日后的墙绘工作奠定了基础。
艺术学院“牵希望的手”实践活动五
7月11日,调研服务团在文科楼345教室进行了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墙绘图案的讨论以及手稿的设计和分工绘画线稿并上色等一系列的准备。
此次活动,团队的成员们有序的分配工作,绘画能力较好的成员围坐在一起,使用铅笔先起稿,画出卡通人物的大形并具体刻画细节,最后用彩铅、马克笔上色。另外一组擅长拍照记录的同学在一旁记录绘画过程,并拍摄活动视频,后期制作成视频,并发布在微信或微博公众平台,扩大我们团队的影响力。绘画、记录、拍照、录制,各成员分工明确。
在此次手绘稿设计之前,从选图做预算到开始绘画手稿,一次次被退回,却从未放弃,一次次改好符合福利院的墙绘图片,并认真踏实的与院方一次次联系,交流内容的可行性。做到每步都使人可以信服,虽然有时会觉得一次次的被否决,一次次的重新设计会有些失落,但最终的方案被院方通过,团队的所有成员非常高兴。
当一天的时光悄然逝去,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收获了绘画的成果与喜悦。从选图到开始绘画手稿,调研服务团的成员们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每步稳妥、坚实,对于南京市祖堂山社会儿童福利院墙绘的选图我们调研服务团始终以“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这句话为中心,选取了温馨、开朗乐观的素材,并且希望我们的墙绘作品能给南京市祖堂山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带来温馨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感觉,这是我们整个团队的理念和期望。
在此次绘画手稿的过程中,调研服务团的同学们更加体会到了南京市祖堂山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需要的是父母的亲情以及伙伴的友情。希望团队成员的墙绘可以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未来的道路,希望用艺术的力量来感染福利院的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
公益是整个团队的代言,付出的是团队所有成员的行动。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南京市孤残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调研服务团,是一个小家庭,也是需要大家支持的一个小组织。公益事业不仅仅是需要让人热泪盈眶的舍己为人,振奋人心的无私奉献,更需要的是点点滴滴的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