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水之殇水之秀”实践活动第四天
2016年7月15日,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保志愿者协会“水之殇水之秀”美丽中国实践服务团队成员前往文峪河水库进行了查看。在这里,绿色的水紧靠着青色的山,青色的山正上方是朵朵白云,白云后面藏着的是蓝蓝的天空(图一)。可是在这碧水蓝天的美景中,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湖的生态环境已经开始遭到了破坏。团队成员在参观水库的过程中发现:湖面飘着大量不知名的漂浮物(图二),而且湖的周围有明显的人类活动(图三),其产生的垃圾无疑对湖的水质有影响。除此之外,在湖的周围,堆着大量的人类生活垃圾(图四),这些垃圾是通过湖的自净能力被送到岸边的。但是湖的自净能力有限,如果持续被污染,将会影响到整个文峪河的下游地区。团队成员还发现:在顺着河道方向3~4公里的地方有两个大型的工厂,其排出的浓烟已经工厂周边笼罩(图五)。最后我们采访了水库管理员(图六),了解到:近几年,文水县政府对文峪河水库污染问题逐渐重视起来,但是只停留在了宣传方面,一些具体的措施并没有落实,而且,水库周边的居民(村民)也缺乏一些保护水环境方面的知识,所以水库的水质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经团队成员内部商量决定,将会给当地政府投递匿名的书信,提醒政府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呼吁广大群众亲身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环境学院“水之殇水之秀”实践活动第五天
2016年7月16日。通过前几日的实地考察与水库参观等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对文峪河文水县流域及其上游水库的表观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使后续深入调查能够更有针对性,团队成员决定于清晨、傍晚等当地居民休闲的时间段,在文峪河文水县流域沿岸对附近居民进行采访。
经过一天的采访,团队成员得知,在过去几年文峪河的污染确实存在,部分河段甚至较为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但是近年来,为了响应山西省打响旅游升级转型“攻坚战”的号召,重点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文水县环保、水利等相关政府部门已相继施行一定的管理政策。与此同时,当地企业工厂等工业生产区域,也加强了处理生产污染的手段,对于产生污染较为严重的工厂甚至勒令其停工整改。上述种种整治方式由此看来显然是颇具成效,而文峪河文水县流域附近居民更能切身体会到,周边水文环境的逐年改善。
相比于文峪河文水县内流域周遭居民生活环境的变化,文峪河沿岸周边的农田显然受水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为了从不同角度获取调查资料,扩大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受众范围,团队成员决定于次日前往周边农村,采访咨询附近农民近年来对于文峪河治理成果的感受。
环境学院“水之殇水之秀”实践活动第六天
作为流经9个县市的黄河重要支流,文峪河的灌溉作用显然尤为重要。而在2012年3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化工企业超标排污,导致文峪河水污染,致使汾阳26个村庄农作物因河水污染,庄稼颗粒无收的问题。截至今日,通过过去一周的实地走访、采集水样观察、对文峪河文水县流域周围居民进行采访等方式,团队成员对于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生产企业治理方式的效果有了初步的了解:显然,文峪河文水县流域的表观状况得到了相当的改善,充分发挥了其在县城内的景观作用。为了解其灌溉作用的效果,团队成员于今日前往周边农村采访附近的农民。
2016年7月17号,在文水县农村合作社的帮助和引导下,团队成员采访了当地几位农民。他们均表示:由于近年来山西省着力于由煤炭产业等能源经济向旅游型经济转型,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关注。文水县的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整治文峪河及其支流附近的生产工厂,文峪河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附近农田的收成恢复了正常。再加上国家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如今农民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