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水之殇水之秀”实践活动第一天
7月10日,团队成员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踏上了前往实践目的地的征程。出发前,团队成员于校门口合影留念。
在开展实地调查前,通过网络、电视报道等途径,团队成员了解到,文水县文峪河流域附近小区居民对附近水域的管理颇有意见,异味、蚊虫等较为严重。但经过近几年的治理,部分流域情况得到改善。借此,团队成员计划在第一天,有针对性的选择流域附近的居民区进行实地考察。
7月11日是我们活动的第一天,为了初步了解文水县县城内文峪河流域治理的整体情况,团队成员一早便集体骑车出行,前往文水县水上公园。经过大约三公里的骑行,我们来到了水上公园。
在沿河行进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注意到在居民区附近,原来了解到的污染严重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异味。河流两岸新建的水上公园中,也能看到晨练的老人以及玩耍嬉戏的孩子。不仅如此,河边还有很多当地人在钓鱼。在与几位钓鱼人的交流时,他们也表示对文峪河的现状较为满意。可见近几年的治理确实颇具成效。但是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发现了一条支流与主河道的情况相去甚远。于是团队成员决定于次日沿此支流继续考察。
环境学院“水之殇 水之秀”实践活动第二天
2016年7月12日,实践服务团队成员昨日考察发现:主河道在居民区附近流域情况较好,但在不远处一处支流却有截然相反的情况。黑色的河水汇入主河道,与文峪河原本微微泛绿的河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引起了团队成员的高度重视,并就此开展了今天的一系列调查。
在沿支流向其上游骑行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注意到,这条支流途径人口集中的居民区,可以看到时有生活废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内。此外,污染最为严重的河道两侧弥漫着异味,甚至随处可以看到大量的生活垃圾。由此可见,支流周边居民区生活垃圾缺乏监管措施、不经任何处理的排放,居民环保意识的缺乏,是造成此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日后的环保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便显得尤其重要。
在沿支流的考察中,团队成员还注意到在主河道流域的上游方向,有着一家规模相当大的工厂,据了解是堪称当地经济支柱的钢铁企业。作为文水县的支柱产业,又是容易产生污染的钢铁企业,是否合理处置了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不对文峪河产生影响?团队成员计划在之后继续沿主河道骑行,观察河流环境状况,采集水样观察。
环境学院“水之殇 水之秀”实践活动第三天
7月14日上午,团队成员继续沿河骑行,继续对工厂上游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考察。考察过程中发现,水体除一些沙子之外,并无其他的污染物。团队成员拿矿泉水瓶取了少量水样,水体经沉淀后较清澈。可见在本地的工厂,对文峪河水体污染的影响较大。考察过程中还发现,在河流的上游,河道的周围,有大量的农田,其中主要种植的作物是玉米。其生长状况良好,遗憾的是并没有在上游附近可以找到相关的农民进行询问。
下午,团队成员继续沿河流下游骑行,对文峪河周边及周边农田进行了考察。考察发现,在一个铁道高架桥的下面,河道内堆满了生活垃圾,空气中充满了恶臭的味道。垃圾大多是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上面爬满了苍蝇。造成垃圾随意堆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附近居民区的垃圾经过垃圾车的收集,没有经过县城环卫局的统一管理,随意倒在了河道内。2随着县城规划地域的不断扩大,该河道附近的居民越来越多,一部分生活垃圾就此随意排放在了河道内,造成了河流水体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