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2016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简报第2期

法学院“出租车与专车矛盾研究”实践活动一

        7月3日,由法学院8名同学组成的“出租车与专车矛盾”调查小分队,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破解出租车与专车之间矛盾问题的研究。团队成员认为目前社会的一大矛盾就包括出租车与专车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首先要深入了解出租车与专车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生存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出租车与专车的消费人群,首先,他们在浦口区发放了调查问卷。他们在学校、江浦购物中心、苏果超市、肯德基、江浦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发放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他们加强与被调查者的交流,不仅仅询问问卷列出的问题,更多的倾听了被调查者选择的理由。在他们调查的过程中,当被问道您觉得出租车公司是否应该取消份子钱时,许多人纷纷表示赞同。“出租车司机很辛苦的,不应该交那么高的份子钱”“每天一睁眼就要先交钱的日子不好过啊”“司机交份子钱最后还不是摊到消费者头上”被调查者们这样向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解释。也有些被调查者表示“出租车公司也需要生存,适当的交一些份子钱是应该的”。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女性消费者还是更倾向出租车,因为他们有统一的公司管制,更加安全。但是专车网络约车的便捷性也吸引了一定的消费人群。专车较低的价格更是抢占了很大部分消费市场。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表示18-30周岁的人更愿意接受采访,而30-50周岁的人常常以不怎么坐出租车或者专车为由拒绝接受调查问卷。50周岁以上的老人对待调查问卷更为认真,常常仔细询问学生每一个问题的具体意思。但也存在一些老年人对出租车和专车的了解甚少对调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分析道,三十周岁以下的人大部分还没有购买实力,出行更多的通过交通工具,对出租车和专车更为熟悉了解,消费更多,而三十岁以上的人大都购买了私家车,出行很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出租车和专车的服务、价格等不甚关心。

        此次调查,增强了对出租车与专车消费人群的了解。它们之间的确存在一些竞争关系,但出租车与专车都存在优势劣势,消费者的选择也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专车的出现,它较低的价格,网络约车的便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出租车的市场,解决出租车与专车之间的矛盾还有待后期更加深入的研究。

 

法学院“出租车与专车矛盾研究”实践活动二

        7月5日和6日,南京工业大学“出租车与专车矛盾调查小分队”的八位同学在浦口区范围内采访了一些出租车司机师傅,通过与其面对面的深入的访谈来了解出租车行业的一些基本现状。

        在7月5日的上午九点半在南京工业大学地铁站的附近,这支小分队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采访调查。万事开头难,同学们开始的时候问了四五个出租车司机,却都遭到拒绝。但是,小分队成员们都坚持了下来,终于采访到愿意和他们交流的司机师傅。

        访谈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出现专车以后,出租车司机们的生存现状。相较于专车,出租车的准入门槛非常高,需要三年驾龄,需要各种营业执照,还需要每个月向出租车公司缴纳租金,也就是传说中“份子钱”,大约五千元左右,有些出租车司机每月的“份子钱”甚至高达8000元。因此,现在的出租车司机都表示赚的钱实在不多,甚至有司机直言不愿意再干下去,合同结束就不开出租车了。

        由于出租车的成本比专车高出许多,因此赚的钱自然不如专车多。而现在的消费主力军是熟悉手机又玩转网络的年轻人,相对于较为老套的站在路边挥手叫出租车的方式,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动动手指,车子就上门服务的专车接送方式。这样使得出租车司机们的生存现状“雪上加霜”。

        通过两天的走访了解,同学们大概对出租车司机们的现状有了大致清晰的了解,而后续调研也会从其他方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