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院农业众筹模式“四个全面”观察团实践记录
从高温到台风来袭,经济与管理学院农业众筹“四个全面”观察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从理论到实践,同学们选择走上街头,走向农场,走向企业,实地调研,全面了解消费者生鲜产品消费观,更加深入地探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以调研新兴的“农业众筹”模式作为切入点,探究农业经济发展新动向。
从网上的新闻报道来看,对“农业众筹”是一片叫好声,那消费者对农业众筹的看法究竟是怎么的呢?百“闻”不如一“见”,大家决定做个街头小采访。好像调研数据显示的那样,知道众筹的不是很多,了解“农业众筹”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选择在超市、农贸市场、水果店购买生鲜产品,更有男士表示自己没有购买水果蔬菜的经验。相对于在身边购买水果蔬菜,大多数人认为,现在网购产品质量堪忧,更别说食品了,“看不见,摸不着”的,令人放心不下。而且经过物流配送的水果,往往不是那么新鲜,有网购水果经验的一位女士表示自己就曾吃过亏。在我们的解释之下,大多数受访者对以众筹的方式购买水果蔬菜等生鲜产品的方式也是持观望态度。
这样的结果让我们有些沮丧,是不是这样一件事物太过新潮,让大家都不敢去尝试呢?我们想到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第二天,同学们在校园里又进行了一次采访。比起前一天在街头采访的频频遭到拒绝,虽然是暑假期间,校园里的同学已经少了很多,但是我们的活动还是推行的比较顺利的。“如果众筹能够让大家觉得值得信任,那我会选择尝试的。”“我觉得这个模式有发展前景。”……这样的回答一次次出现在我们的镜头下,让我们意识到,“农业众筹”的模式是有自己的市场的,如果能够把握住“信任”的关口,那么这种新兴的模式也会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可。然而,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旧还有很多。
消费者是我们实践观察的重要对象,但是实践调研不能“偏听偏信”。农业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他们是怎么看的呢?实践团队来到了第一个站点——汤泉农场。
南京市汤泉农场创建于1951年,位于南京市西北郊,北接安徽滁河、南连国家级老山森林公园,与汤泉温泉度假区、滁河风光带等生态景点毗邻而居,是一家区属国有农场,总面积10平方公里。
张场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农场的发展起源,发展模式,发展现状以及农场的未来规划,还带领我们参观了晚季西瓜大棚,让我们了解到大棚的设备情况和大棚瓜果的生长情况,让我们增长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知识。
我们了解到汤泉农场正在规划进行转型,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主题,打造“农业公园”。这样的规划,让成员们饶有兴趣,结合我们实践的课题,纷纷提出了自己想法。汤泉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主任与我们分享了他去参加“电商培训”的经验。谈及“农业众筹”,两位前辈的见解让我们深有启发。张场长鼓励大家深入实践,将自己的实践调研运用起来,并表示了对我们的支持。
农业发展中心的阚助理和农业技术员樊老师带着我们去参观了农场的冷库和一些农机,到农户家里参观鱼塘、参观红叶石楠路、走过水杉林,这些在课堂上看不到的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农业”也是那么美!此外,经过沟通交流,双方达成了共识——签订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完成了南京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希望南工学子有更多机会可以来到汤泉农场实践学习!
充实的“汤农一行”让大家收获颇丰,我们更加希望实践项目之外,能创造出一些对民生、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东西,让这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对我们的影响延续到未来的专业学习、工作实践中。才算真的有意义。
实践日记1:
实践第三天,我们将今天的行程分为两部分:上午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下午去街头采访路人对农业众筹的看法。
图书馆一开馆,我们就人手一台电脑寻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开始查阅资料。为了了解到农业众筹的一些开展情况,我们从国内的众筹平台查到了国外的众筹平台,确实有收获。相比较国内的众筹而言,国外的众筹因为起步比较早,整个流程规划以及网页设计,都显得更加专业和直观。尤其是他们对于项目产品的推广,更加注重视频等十分鲜活的展现方式,而不是国内众筹平台上单调的图片与文字,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下午我们搭乘公交车来到了人流较多的澳林广场做采访。一开始我们都很羞涩,也十分生疏,当我们踏出第一步的时候,内心是忐忑的。预料之中,第一次采访遭到了路人的拒绝,大概是看我们正在拍摄有些害怕。好在经过几次拒绝之后,我们的“脸皮”也随之厚了许多,之后的采访虽然也遭遇过拒绝,但明显顺利了许多。其中一名日本友人更是为我们的采访增添了不少趣味,虽然中文并不流利,但他却十分配合我们的采访,努力用中文加日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我们感动也感激。
接下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我们都有信心,虽然走得慢,但至少稳。
实践日记2:
实践第三天,“四个全面”除了越发变黑,更是越发默契与成熟!
上午我们在图书馆集合,查找更多关于农业众筹的图书、文献资料,以充实我们的脉络和方案,并为下午的街头采访做准备……图书馆的静谧是我们难得的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更带给我们一份愉悦。
下午,仍然冒着多起来的高温外出的我们毫无怨言。每每走出校园,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经历,这是我所期待的。我们来到街头做行人随机采访,以了解更多大众对农业众筹相关内容的反应。
虽然已做好被无数次拒绝的准备,但前几次尝试和路人沟通失败着实让我很灰心丧气。我本是个外向的人,但真正面对路人时还是很羞涩的,一开始的问题问的也很没有思路,通过一次次不断的尝试,我们的交流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俨然一个个小记者。这次外出除了收获了很多层面的资料,更锻炼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是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最后感谢伙伴每日每夜的辛劳付出与关心,期待明天!
实践日记3:
今天是实践第三天,问卷收据已经收集到了一部分,我们开始着手写实践报告,好不容易拟定出了报告目录,真正开始动笔的时候却又发现自己懂的是那么少。正好周三逸夫图书馆开放,我们决定上午去图书馆做更多地文献检索和图书、资料收集。
我们想要收集一些外国的众筹发展资料,想到了图书馆的外文数据库,但却遭遇了一些问题,图书馆的外文数据库进入不了。于是我们另辟蹊径,想到了去一些知名的外国众筹网站看个究竟。
虽然问卷调查给了我们不少启示,但是消费者究竟是如何看待农业众筹这种模式的?我们决定上街头做个小调查。“你好,我们是南京工业大学经管院的学生,我们正在做暑期社会实践,可以向您提几个问题吗?”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遍,说实话一开始是很羞涩的,但是慢慢地我们找到了感觉,尽管也有很多人不信任我们,拒绝我们,但是也有很多路人认真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期间还遇到了一位日本友人,一开始他用日语与我们交流,还以为是在逗我们玩,情急之下想用英语询问,索性他是会说中文的。尽管说的不是很流利,但还是很积极地配合了我们的小采访。
实践日记4:
今天上午,我们主要是针对中国农业的相关状况以及国内外众筹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与借阅。我们通过文献查询、图书借阅了解到中国目前农业的现状以及中国目前农业众筹的发展情况。目前中国农业众筹算是新兴产业,相信未来会很有发展前景。在这个前提下,我想我们团队有信心做出一定的成绩。
而在下午,我们团队则是走出了校门,到社区广场进行街头采访。采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农业众筹项目的了解程度与接受度。我们定位与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与人流量,最终决定坐公交车来到了距离学校一段距离的澳林广场。最初我们的非正式采访受到了一定的阻力,许多消费者不愿意出面镜头亦或者受到市场上其他问卷调查者的影响,对此类行为有一定的方案程度。不过,最终我们还是收集到了许多资料,了解到了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于农业众筹项目还是一知半解,并且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农业众筹项目带有一定的兴趣,表示愿意参与。这对后边我们进一步深入的社会实践增添了更大的信心。
实践日记5:
今天晚上,我们几位队员聚集到一起,将社会实践前期收集的众筹资料、问卷调查、采访资料作出简单的汇总和整合,并初步得出一些简单的结论,为接下来深入基地实践,全面了解农业众筹做好准备。
同时,在下午的时候,队员走出教室拿起相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简单的小采访,以便深入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农业众筹项目的了解程度,同时针对农业众筹项目的现状了解大学生对农业众筹的接受度和意见,为接下来挖掘农业众筹的可行之道打好坚实基础。
实践日记6:
今天已经进入了实践的第4天,我们对之前的实践成果进行梳理,为了第二天前往汤山农村做实践调查做准备。在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街头采访中收集到的信息不是非常充足,所以决定在校园里再进行补充调查。
暑假期间,留校的同学不是特别多,幸运的是,我们一出门就遇到了一位学长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恰好这位学长是做水果微商的,他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项目,彼此做了一些交流。虽然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后面一连问了几位同学都遭到了拒绝。我们发现在同和楼准备考研自习的同学很多,那里进出也频繁。所以我们决定前往同和楼,在楼底下寻找目标。
在小采访中我们发现,跟昨天街头采访结果相比,大学生对农业众筹这种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可以考虑参加。
实践日记7:
通过前3天实践的积累,我们已获得了相应的材料,今天我们再接再厉,专门采访了大学生群体对农业众筹的看法。
由于是同龄人的关系,学生们对我们的采访都很配合。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众筹的了解程度比社会公众要高些,但对“农业众筹” 这个新模式并未深入接触过。
同时,我们在学校内的咖喱小店里对这几天所获材料进行整理写成报告。由于店里的洋葱味很重,所以大家都是对着电脑流着眼泪在写,痛并快乐着。
此外,我们通过收集资料、制作合作方案等,为明天去南京最大农场做一手准备。亲自去农场体验,期待第二天!
实践日记8:
今天是实践的第四天。
因为跟汤泉农场约定了明天去农场实践,所以今天上午的规划就是为明天的访问实践做准备。一上午我们都在阅读之前在图书馆下载的文献,努力充实自己,争取让自己更加专业。一想到明天要去农场,大家都很激动,虽然疲惫,但也觉得能忍受。
吃过中饭小憩了一会儿,下了一点小雨天气凉爽了一些,恢复精神的我们扛着设备在校园里寻找大学生做采访。因为我们项目的受众很广,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的主力军,活力十足,我们想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值得开心的是,因为同是校友,采访明显比昨天在街头顺利了许多。大家对众筹的认知也明显要深一些,虽然了解也不是很多,但大学生对农业众筹的支持度更高。
晚上张杰老师跟刘书记带着西瓜和避暑药来看望我们,但由于我们还在校外实践,所以没能碰上面,不过张老师和刘书记贴心地将东西留在了与我们相识的学姐那里,我们都很感动,也给我们继续出去实践提供了强心剂。
实践日记9:
今天,我们前往了社会实践的实地调研的第一站——位于浦口的汤泉农场。带我们前往农场的张场长一路上幽默风趣地与我们聊着天,消除了大家的紧张感,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场长向我们介绍了汤泉农场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等,当我们得知农场临着的滁河对面就是安徽滁州都表示惊叹。
农场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实践活动非常支持,除了与我们就农业电商、农业众筹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也非常耐心的进行了解答。在参观农场时,我们见到了很多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也了解到了农场的未来规划——打造“农业公园”。多产业的结合,立体的规划,让我们很是佩服。结合我们的课题,大家对农场的未来发展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实践日记10:
今天,在经过队长的联系后,老山后国有农场的张场长早早地来到校门口接送我们到达农场实践学习。一路上,张场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农场的发展起源,发展模式,发展现状以及农场的未来规划,并且对我们的想要开展的农业众筹新模式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后来,张场长驱车带我们环绕农场一周,并详细介绍了农场的分区功能,种植品种分布,基础设施建设以等详细情况。并且还带领我们参观了晚季西瓜大棚,让我们了解到大棚的运作模式和大棚瓜果的生长情况,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农业知识。
而后,我们在农场的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和张场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张主任、阚助理等人深入了解农场的发展状况,并且浅谈农业众筹发展模式在农场运用的可行性。在交谈中张场长提出十分愿意为我团队提供一个深入实践的平台,提供农产品、技术、服务来为我们的农业众筹项目落地实施做好基础。
下午吃过午饭后,阚助理和樊工驱车带我们参观了农场的粮食冷冻库、各类农机、鱼塘等设施,详细介绍了农场的作物收种,提升了我们的农业素养。最后,十分热情的张场长在我们以后和农场的长期合作的想法中达成共识,表示十分希望和新一代的年轻人合作,吸收新思想,新理念,并且当场签署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举行了简单的授牌仪式。
我想,今天这大大的收获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做好这个社会实践,甚至超过实践本身,成为自己的一个发展方向。
实践日记11:
实践第五天,终于要去期盼已久的汤泉农场!
早上7:50,汤泉农场的张场长非常贴心地来校门口接我们,受宠若惊之余又十分地感动。与之前想象不同,张场长是个八零后,不仅年轻有为,而且十分风趣,一路上为我们介绍沿途的风景以及浦口的历史名人和特色,既让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沿途风景不断变化,我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一万多亩的大农场!从稻田到瓜田,从鱼塘到奶牛场,太多新奇与冲击。粗略地参观后,我们到达汤泉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张场长十分周到地为我们介绍了目前农场的一些发展现状,让我们对农场有了更深的认识。随后我们也就项目实践的一些细节以及我们的想法跟张场长和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张主任做了沟通,两位领导对我们的项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让我们欣喜之余也有了一定的压力,因为光项目好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要做出真正的东西来,对民生、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东西,这次实践才算真的有意义。之后两位领导有工作要忙,所以请了农场的阚助理以及技术员小樊为我们进一步介绍农场的情况,两位都非常热情周到,感动之外也让我们十分感恩。
午饭过后,阚助理和技术员小樊带着我们去参观了农场的冷库和一些农机,通过介绍我们得知汤泉农场的设备在全国都算比较先进,让我们大增了见识!之后到农户家里参观鱼塘、参观红叶石楠路、走过水杉林,从未在课堂上看到的东西,我们却真实地感受到了,实在是不虚此行!
下午我们与农场的几位领导又进行了沟通交流,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签订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完成了南京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从此以后,我们南工又多了一块儿实践的好去处,实在是激动人心!张场长更是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我们做出真正的方案出来,农场会为我们提供支持!
一天很快结束,张场长又热心地将我们送回了学校,大概同是年轻人的缘故,一天下来大家的心都近了不少。希望我们队伍能够越走越远,感恩我所遇到的一切!
实践日记12:
实践调研第5天,我们在汤泉农场张场长的带领下来到南京最大农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参观交流与学习。
张场长不是典型的传统老农民形象,而是一位文化水平极高、语言幽默、心态年轻的80后。上午,张场长开车亲自接我们去往农场,一路上为我们讲解周边风景,并带领我们参观了采用半自动化技术生产的晚西瓜,着实让我们开阔了眼界。
之后,我们来到会议室,张场长、主任、主任助理等人向我们阐述了农场的发展情况,我们团队向他们阐述了我们实践活动的进展与相关思考。我们相谈甚欢,农场一方对我们的项目也很是认可与支持。
午饭后,农场技术员小樊和主任助理带我们分别参观了农场的机库的冷库和烘干设备、农户承包的鱼塘、红叶石楠马路,这些都增进了我们对农场及现代农业发展更深入的认识。
今天的收获除了增长见识有知识外,我们更和汤泉农场签订了南京工业大学实践基地协议!以后这里可以作为南工学子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好地方!
感谢汤泉农场对我们实践的支持与肯定,也感谢团队成员的努力与付出,相信只要始终抱持热情,尽心尽力,什么事都将开花结果。
期待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