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二战老兵现状“抗战记忆”大学生寻访团
淮安走访第一天
雨过天晴,调研小分队穿过重重雨幕来到了淮安这个历史悠久的革命红地。稍作整顿后,我们带着心意跟随淮安本地唯一一位志愿者来到第一位老兵家中。郭瑞禄老人今年已91岁高龄,祖籍四川酉阳县,已定居淮安65年,在这六十五年中,郭老一直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过着安静的生活。经过我们的了解,得知之前从未有组织探访过郭老。可以看出老人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对我们的到访甚是激动欣慰。老人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抗战经历,与我们分享了人生格言:一是贵在坚持,二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教导我们要多锻炼,保持良好心态。
在听闻我们接下来要去探访一位参加过缅征军的老兵后,郭老兴冲冲地要随我们同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欣然前往。
邵倜老人今年89岁高龄,祖籍南通平潮,家乡口音使志愿者们倍感亲切。两位老人见面时非常激动,场面感人,志愿者们都为之动容。邵老把我们迎进屋,可以发现邵老家中有许多有意义的陈设,墙上挂着当地著名画家赠送的腊梅一幅,以及本地志愿者赠送的纪念缅征军的挂历,显眼处都摆放着与家人的合影。
两位老人一落座就开始热烈地交谈,郭老也曾有机会加入缅征军,在见到邵老之后显得尤为激动,不断讲述着自己这几十年的心路历程。两位老人各自分享着对过往历史的体会以及生活现状,纷纷感慨并交换了彼此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相约下次再聚。邵老在1983年进入政协,默默工作直到70岁才退休。老人告诉我们,退休后单位逢年过节都会来探望他。我们探访期间老人意外接到了当年的同学从台湾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们,他当年的一百多位同学至今仍有很多老人健在,只是一直被历史的尘埃埋没,无人发掘,因此他对我们的探访表示十分感谢和激动。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为了不过多打扰老人的休息我们便依依不舍地作别。半天的探访经历使我们感慨良多,正视历史,尊重历史,铭记历史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淮安的天空那一抹双彩虹就是对我们继续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最好的鼓励与褒奖。
关爱二战老兵现状“抗战记忆”大学生寻访团
淮安走访第二天
艳阳高照,调研小分队继续前行,在淮安本地一名关爱老兵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第三位老兵李开谷老人家中。走进李老家中时,李老正在小院中读报,看到我们到来连忙起身欢迎,将我们迎进里屋。
李老今年93岁高龄,淮安本地人,是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员,第十八期教官。李老在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一直在淮安水利系统工作,直到1984年退休。退休后的李老依旧勤勉,每日上午会与多年的同学季老一起打羽毛球锻炼身体,保持良好作息,下午自己骑车前往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和诗词歌赋,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志愿者进门时就发现李老家中四壁都挂满了自己创作或者老师赠送的书法绘画作品,因此戏称李老是一位“文艺青年”。李老听闻南京将在9月份举办关爱老兵的一系列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希望到时能够在活动中高歌一曲,展现老兵的精气神。在我们离开时,李老仍然依依不舍,希望我们能够常来探望,与他多多交流。
经过此次淮安之行,我们发现在一些远离众人视野的地区,比如江苏的二三线城市,大家对于抗战老兵这个群体的关注还是很少的。虽然地区偏远,探访关爱老兵的难度较大,但我们还是衷心地希望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入到这些地区的抗战老兵身上。调研小分队将继续走访,从各个组织以及老兵群体的角度分析关爱老兵现状的问题,推动社会各界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爱护这个群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