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环卫工人教育关爱服务团采访高新开发区城管局报告
7月7日,假期的第一天。法学院环卫工人教育关爱服务团的同学们来到事先联系好的高新区城管局采访环卫工作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采访的时候,他们的和蔼可亲是在队员们的意料之外的,所以整个采访过程非常和谐愉快。
首先提到的是环卫工人的现状问题,环卫工人以50-60岁的女性居多,也有小部分70岁的,但在高新区环卫工人年轻的占极少数,80后的仅有一位。这些环卫工人学历都不高,大多都是小学或初中毕业,甚至有的没有接受过教育。在高新开发区,环卫工人以本地市民居多,外地人占少数,本地市民达到了70%,这可能是因为高新开发区原先并不发达,农民居多的原因导致的,在城区则是正好相反的比例,本地市民较少,而外地市民居多。而环卫工人也不仅仅只是我们想的做做保洁工作,环卫工人分为很多类,主要的四大类是:保洁,垃圾收运,中转站管理和车辆驾驶员。其中车辆驾驶员技能性最强,而保洁工作强度最大。之前误以为洒水工人也算环卫人员,其实并不是,给路面洒水也只是保洁的工作之一。
接着队员们和工作人员就谈到了大家最为关注的环卫工人的待遇问题。在我们大众的印象中,环卫工人大多遭受不公的待遇,每天工作量也很大,工作强度也很大,节假日得不到休息和放松,时时刻刻都在加班等等。然而今天的采访彻底扫除了我们对于管理方面的负面印象。实际上,现在很多地区的环卫工人都配有专门的新能源保洁车,尤其是南京,要求机械化覆盖率达到80%。自南京2013年举办亚青会和2014年举办青奥会以来,南京对于环保工作的投入高达3000多万元,有这样一笔大资金的投入,新能源环保车、高压冲洗车等等,都分配到各个环卫工人手中,环卫工作渐渐趋于高机械化,这样既能方便环卫工人、减轻环卫工人压力,又能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当然,我们不由地要问,这样高机械化的完善设备的举措,会不会带来环卫工人需求量的大大降低?其实并不会,高新开发区城管局的数据显示,其实近几年环卫工人的总数量都是趋于稳定,比如高新开发区大约有300名环卫工人,而像浦口区有大约1000名环卫工人。也许很多地方还没有普及这样的机械化设备,环卫工人依然在用大扫帚扫地,但我相信有一天这些地方都会像南京一样把机械化的环保作为清洁的新手段。环卫工人的工资问题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比如南京最低工资标准1630元,但环卫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要高于南京工资最低标准10%,达到1793元。而福利待遇也要高于一般看到的那些负面报道。对于加班的事宜,环卫工人也会获得每小时15元的加班工资。而工作强度的问题高新开发区城管局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城区也许会采取三班倒的形式,而在高新区因为人流量车流量都较小,他们是采取每小时上班8小时,早上6点到10点,下午1点到5点,但在没有人上班的期间会有巡保人员。那么对于之前大家关注的新年放鞭炮,环卫工人加班到凌晨的情况,相关部门表示,环卫工人本身是很淳朴的,他们也很愿意为大家打扫和清洁,但是处于为环卫工人考虑的心理,他们也希望大家尽量少放鞭炮,不过考虑到这样有失传统,所以环卫工人和他们其实都能理解。
在福利待遇方面,环卫工人现在也享受着较好的待遇。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10月26日是环卫工人日,每年这个时候,高新开发区城管局都会给环卫工人一些节日慰问费用,一些企业也会在炎热的夏天赞助一些绿豆汤、冷饮等等。现在的环卫工人全都是在编人员,所以从他们也有了较大的保障。对于奖励激制来说,每年都会评10%的人授予“优秀美容师”的称号,并奖励2000元。当然,有奖也有罚,对于经常被举报的环卫工人,或者领导巡查时被批评的环卫工人,有关部门也会采取一定数量的罚款。
通过今天对于城管局的采访,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城管局。也许大家对于城管的印象停留在那些负面的执法大队的人身上,但其实城管局分管了绿化,园林,环卫,运输垃圾等等很多方面,他们本身是很和蔼可亲,也很好相处和沟通的。同时今天的调查也更让我感受到其实有关部门对于环卫工人是很重视的,无论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来说,他们都对环卫工人给予相当大的关注。也许平时一些负面新闻确实存在,但那些负面的现象只是被网络和媒体不断放大了而已,而真正正能量的东西却因没人重视而得不到刊登和报道。所以我觉得从切切实实帮助环卫工人这个层面来说,有关部门继续保持和努力的同时,我们普通市民更应该行动起来,加入到关心爱护他们的行列中,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尊重,让他们有自我认同感。
那么从小事做起,递给环卫工人一杯水,绝不随手丢弃垃圾,杜绝把液体垃圾直接丢进垃圾桶,将垃圾分类等等,这些简单的小事要比任何空洞的口号好的多。这些小事恰恰能体现出我们对于环卫工人真正的关心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