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家乡变化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调研背景
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为了更好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讲话中提出的创新创业精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实践中,参与调研的同学在祖国各地,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调研,例如:教育、民生、科技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考察调研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发生的变化。同学们在自己的家乡通过实地考察、查找资料、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感受家乡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 “敢想敢做,敢于创新”的精神。
藉河南大桥
朱磊同学来自甘肃省天水市,他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家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天水市泰州区的藉河南大桥在最初只是一个小便桥,便桥采用两根20厘米的原木搭建而成,由于过去洪水多发,桥多次被冲断。上世纪70年代建成简陋的水泥桥,改革开放前,天水建成了第一座大桥——藉河南大桥。直到现在,藉南风景线的建成,南大桥更成了天水绚丽风景的一个重要组成。藉河南大桥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天水人的记忆,不仅为天水市提供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天津泰达经济开发区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张曦云同学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天津泰达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泰达开发区是全国最早成立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一员。曾经的泰达只是一片盐碱地,1984年,泰达在国家对经济开发区实施“三不”政策的情况下,依靠着3.7亿贷款起步,一边负债一边开发。
最初的泰达开发区只有几家工厂,对于是否一直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也是十分的不确定,但邓小平同志却十分坚定的说:“对外开放还是要放,不放就是不活,不存在收的问题。”这样的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更加坚定了对外开放这一准则。从那时起,泰达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历程,从1992年摩托罗拉进驻泰达到1998年进行海外输出的模式,泰达迎来进一步的发展。泰达一步步扎实发展,不管是扩区建设,还是创新科技都在稳步进行中。同时泰达也注重医疗卫生、生活设施的建设。泰达的变化,也是天津改革开放40周年来变化的缩影,也是全国各地改革以来发展的缩影。从无到有、从畏手畏脚到敢打敢拼,这一切也正体现了当年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调研感悟
四十年来,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生活到文化教育其等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渐进,全方位打开。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作为承前启后的青年一代,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同国家共同发展进步。国家发展之路任重道远,青年一代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拼搏,敢于担当,参与到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