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2018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简报第70期

农业污染及防治现状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认清农村面源污染现状、促进农业方式转变,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7月16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赴“中国黄花之乡”四川省渠县,深入调研西部县域农业污染及防治现状。

 

走访县农林局土肥站

       7月17日,在渠县团县委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队一行到达渠县农林局土肥站。李副站长结合实际情况对渠县农业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要实现散户在农业活动中减少污染较为困难,但可喜的是,农业集约化发展已成趋势,这将有助于政府监管,从而减少污染。

       近年,渠县现代农业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五加一”的种养特色产业体系。“五”是优质粮油、柑橘、黄花、花椒、核桃五大种植产业;“一”是产值达100亿元的生猪产业链。这六大基础产业,共同构建起渠县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体系,开创了“六驾马车”并驾齐驱、现代农业产业项目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但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6%,与我国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7%相比较,差距较大,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正当其时。

       虽然政府每年会开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试点工作,但受现实因素制约,如缓控释肥、频振式杀虫灯等现代手段,当地推广较为缓慢,总体仍依赖传统的化学手段。

 

走访乡民

       7月18日下午,团队抵达渠县贵福镇开展调研。50余户受访者中多数家中种有作物,由于主要用于自家食用,农药使用极少,化肥使用量较大。居民对农药危害有一定认识,但对化肥副作用知之甚少。

       八成居民在环境和收入二者中选择了前者,并且比较满意生活周边的环境。尽管其环境意识还是主要停留在卫生层面,但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乡镇居民对环境逐渐重视起来。

       次日,团队成员在农技人员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实地学习农业知识。值得注意的是,从收集、记录的农药包装来看,敌敌畏、氧乐果等中毒甚至高毒农药仍流行于田间。据农技人员介绍,敌敌畏配合低毒的噻嗪酮可有效防治稻飞虱虫灾泛滥,所以农户使用普遍。

 

调研农场大户

       7月20日,团队一行前往四川省汉庭农业观光旅游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乐色生态园。

       其中生态葡萄园占地面积200余亩,应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发展了精准农业,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有机肥被广泛使用,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手段应用较少。

       接着,团队调研了养牛场。据农场主介绍,以前牛尿直接排放河道,对水质影响确实很大。在政府要求下,该养牛场于去年投入数十万元完成了雨污分流处理技术改造,做到了干湿分离,其养殖废水经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后,沼液排入简易沉淀池暂存,干粪和沼液都用于附近农田作肥料。

 

实践总结

       在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实践团队有序开展理论学习、农户问访、基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细致了解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精准利用等现代手段的应用情况,并在与乡民的交谈中更深入了解了农民、农村、农业,对国情有了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