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成功开展“中国传统金银细工——花丝珐琅镶嵌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和保护非遗项目,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聆听时代脉动。11月29日,艺术设计学院成功开展“中国传统金银细工——花丝珐琅镶嵌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课程的第一部分,陈钧锴老师从中国古代传统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引入本堂课第一部分——对中华传统纹样的研究。首先,陈老师由中国传统的桑蚕文化,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丝织文化的起源,并依次带领同学们分析、研究了蚕纹、蝉纹、蛙纹、盘长纹、五谷丰登纹、太平有象纹等象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美好愿景静的祥瑞纹样。

课程的第二部分,陈老师通过历史记忆、诞生背景、诞生地点、题材分类四个方面,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珍品,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其精湛的烧制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无疑向当今世界彰显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此次第二课堂精品项目教学活动使同学们在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优秀的非遗文化,提升了审美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了同学们对中华非遗文化的传承意识,同时为之后的实践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艺术设计学院;单位:艺术设计学院;审核:李有林


友情链接